整个废墟区,这个体长几百公里的巨构,仅仅用了几天就被拆解得一干二净。
“理论上用‘拆解’这个词语并不合适,”牵引机器人这时候倒是突出了机器少有的死板,“这座巨构的回收工程过于复杂,除了您眼前这些由高强度合金构成的骨架,其他的一切材料的回收工作都过于烦琐,对此我们通常会采用弱相干涉技术。”
干涉,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列相干波相遇叠加后,在叠加区域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它通常是指干涉区域内振动强度有稳定的空间分布。
弱相,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力,这是基本粒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力,弱力的作用距离比强力更短,作用力的强度也比强力小得多,但在放射现象中起重要作用。
弱相干涉技术是复合体利用大一统理论开发出的一种针对物质基本构成粒子本身的技术,在这一技术的诞生宣布了宇宙中几乎一切装甲都将失去它的效力。
在旧世纪的20世纪末,人类借助仪器向着微观世界进发,弄清了原子是由很小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所组成。
随后,人们又弄清了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还搞清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变化关系:中子发射一个电子就变成质子;质子又可发射一个正电子变成中子。
而当人们想进一步弄清β衰变时,但是却遇上了一个看似挑战物理学大厦的又一个难题:
在β衰变过程中,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内部中子衰变成质子而失去的能量,应该等于它所放出的电子带走的能量。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所带走的能量,总比原子核应该放出的能量少得多。
小主,
最后这个问题导致了物理学又一个伟大的发现——从质子到中子的衰变过程,是由于自然界中某种新的力引起的,这个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
和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强相互作用不同,和决定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物质的内部性质,在物质内部,分子与分子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的分子间作用力的电磁相互作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