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常明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有些小心思的,在此之前,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过,公司配置的电脑设备,性能太差,质量太差,隔三岔五的就出现点小故障,而主要原因还是很多人不正确操作造成的。就这样,他这个老一辈的计算机专家沦为公司网络维护的技术工,在研发部没有成立之前,刘常明可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正巧这次听到公司要组建研发部的消息,刘常明满心以为,自己总算是熬出头了,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可就在研发部成立当天,董事长的助理沈琦却宣布,研发部主管是空降过来的海归精英高明凯。
刘常明的心里不能接受这样的落差,可是却又不能表现出来,起初的那段时间他总是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年纪大,资历老,在计算机领域也算是有一定的话语权。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常明渐渐地发觉,自己的编程技术似乎落伍了,一个简单的程序,他一直是墨守成规,至少要写三十二行代码,可是高明凯却能精简到十三行就搞定了。尤其是在一些算法问题上,刘常明一连研究好几天都无法写出来的程序,高明凯几个小时就解决了。
心理层面的落差,技术层面的落伍,把不可一世的刘常明打回了原形。
就在刘常明即将要认命了,打算就这么一直混下去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高明凯负责研发出来的软件,与甲方公司电脑的服务器不兼容。刘常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言语之中总是夹枪带棒地贬低新入行的年轻人,以此来突显自己的能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最初设计这款软件的时候,刘常明就知道国内计算机领域的现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这一隐患问题隐瞒了下来,作为自己最后的杀手锏和翻身的资本。
“既然高明凯研发的软件没有问题,那么现在与甲方公司的主要矛盾,就是他们的电脑配置方面达不到软件运行的要求,对吧?”曹慧芳语气坚定地反问道。
本来刘常明还想多做解释,借机来为自己争取一些权利,可是看看董事长如此坚决的态度,他也只好把剩余的那些话咽了回去,继续说道:“就目前甲方公司的电脑设备,确实没办法兼容这款软件,强行使用的话,服务器肯定会瘫痪。就算是做了维护,以后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让甲方公司全面升级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配置,但是这个方案被甲方公司拒绝了!”
其实在九十年代末,计算机产业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大部分人并未重视到这一领域。再者说,一台基本配置的办公电脑,至少都要上万块,又有哪家公司愿意为了一套办公软件,重新采买一批高配置的电脑设备呢?
会议最终的讨论结果是,董事长曹慧芳认为,既然不是高明凯编写的程序有问题,那就不予追究他的责任。但是甲方公司如果非得要求赔偿的话,那就按照他们所提供的要求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