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培土选育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1212 字 17天前

春耕,夏国的人们正式忙碌起来。

城外的田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陆大古带队出来巡田,他还顺便拉着耕犁走了两亩,然后亲手泼了些农肥,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被憋在城里一个冬季的陆大进强烈表示她作为夏国的祭祀长,也有巡田的责任,并且带着手下祭司和她们驯养的雕枭出来除鼠患也是重要的一环,于是也跟了出来。

两人站在田埂上观望。

国人和奴隶们正在辛勤劳作,将经过选种的作物种子种入农田。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青年向身旁的少女展示分别拿着一把种子的双手:

“在种植前,从种子的颜色、亮度、鲜艳度等方面进行判断————一般良种色泽鲜艳,种皮光滑发亮,劣种皮色暗无光泽,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饱满度、均匀度、粒型、粒色、虫害菌瘿、霉变杂质等情况进行筛选,一代代培育、稳定我们需要的优良性状。”

“以现有的五万勋章工人参与这项选育工程,人手是完全足够的,再让他们将部分农业知识作为生活常识传递给后代人。”

“如此长久下去,等我们走的时候,土地粮食产出应该可以够一够种1收12。”

“种植技术和选育技术齐头并进的话,经过30年的改造,种1收14或者15也不是不可能。”

“也就是说,一年两轮,种2得到30的产出,比这个时代原本极为普遍地种植只能种1收3一年只产一轮的黍高出太多了,黍将来是一定会被淘汰出主粮行列的。”

“拿黍来酿酒倒挺合适———反正它不挑地。”

他把种子给候命的士兵。

自己蹲下来,捡起一把土:

“你看,土质已经比我们刚来的时候好很多了。”

“可惜,我们的农具依然是用石头和木头做的,耕作效率很低,而且,要达到后世那样菜品的丰富程度,根本不可能。”

他靠空间兑换提前把包括麦在内的五谷凑齐已经是小开了。

没法搞出更大动作。

据他所知,在原历史线上,大麦、小麦、萝卜是秦代传入炎华的,高粱是西周的,藕、豌豆、芋头是汉代的,还有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蒜、蚕豆、旱芹、苜蓿、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