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就是宇宙逆熵与熵增比例失衡导致的。
只要黑洞越来越强,吸收效率越来越高。
暗能量看起来就会越来越强。
宇宙膨胀越来越快。
那个能量可以说是宇宙本身的熵增力。
真的就是仅此而已。
他们宁可相信暗能量是动态的。
也不曾怀疑是黑洞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给吸走了。
天体间真正的斥力。
会变成星球之间的轨道。
斥力、引力叠加在一起时。
引力比斥力更强。
斥力就会完全隐藏起来。
但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无法观测。
而且他们的力量变化曲线也不一样。
可以找这样两颗星球。
两个结构差不太多的星球。
比如方便观测的恒星。
大星球刚好是小星球总质量的一倍。
但大星球的引力会比两个小星球加起来更强。
两者之间的误差,就是斥力的大小。
轨道距离的比例,也会有微妙的差异。
不过现在的天体质量,好像全靠引力测量。
所以就全当我是在自言自语好了。
反正也没办法证明。
都是瞎鸡儿吹牛逼的。
随便看看就好。
物体越小。
斥力范围越大,效果越强。
引力范围越小,效果越弱。
物体越大。
斥力范围越小,效果越弱。
引力范围越大,效果越强。
质量增加的时候,两条曲线同方向增加。
当然,质量突破临界值的黑洞除外。
所以日常生活才感觉不到万有引力。
因为都被中和刨除了。
银河系整体,就像水流的旋转。
所有的恒星都像是在液体中流动。
这也是因为离心力与引力导致的吗?
唯一能够与星系模型类似的,就只有原子轨道。
虽然电子熵增外显,但那只是质量导致的变量差异。
轨道区间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但原子可不是爆炸造成的初始速度。
更何况。
太阳系成波浪形,在银河系的银道面上下穿行。
每隔三千万年,太阳系就要横穿一次银河系的银道面。
横穿的过程,必然会受到种种干涉。
那里的恒星密度远比平时更高。
很有可能原本的‘第五行星’。
就是因此而毁灭。
小行星带,也是因此而形成。
同时,地球每隔两千六百万至三千万年左右。
在这个大致区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灭绝事件。
当然,导致灭绝的各种大型地质灾害。
也会发生在这个大致的时间区间。
都是相同的周期性变化。
看起来是一个盘,实则非常厚。
从生物灭绝的时间区间推测。
太阳系横穿银道面,大概需要穿行四百万年。
还好,距离下一次。
还有两千多万年。
周期刚过没多久,时间很充足。
而每隔四至六亿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超大陆回旋’。
地球的大陆地壳,成周期性的聚合与分离。
而‘银河系翘曲’正沿着星系旋转的方向顺行。
周期大约也是六亿年。
虽然不少人把这两种现象关联在一起。
但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二点二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