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刻板印象?看来是信息的接收。完全是不同逆熵环境下的世界状态。人类的想象力有几分是完全凭空冒出来的?”
唐豆看向下面的陆地说:
“所以太阳的表面能量。因为逆熵太强,被凝聚成了固体。所有行星却全都只剩下干巴巴的地核释放能量。一切都是因为逆熵的相对变化。唔,总觉得心情很复杂。”
赵志指着天上那几颗最亮的太阳说:
“所以那几颗气态行星。只是在人类的频率里不是宜居带。逆熵环境稍微调整一下,他们全都可以变成能够诞生生命的宜居行星。但如果他们变成类地行星,地球也就变成没有大气的岩石星球了。如果水星变成宜居星球,地球会和土星一样,也变成气态星球或冰冻星球。所以太阳系内的宜居带,是随着逆熵频率变化而改变的。不管是往高调整,还是往低调整,都可以。所以那些星球,才会全都拥有地底生命。”
简净摇头说:
“或许对地底种族来说,不管哪个频率都可以是宜居星球吧。他们诞生只需要一个刚刚好的位置,以及能够循环下去的环境。完全是看运气。”
赵志想了想说:
“如果那些星球不是在不同的频率中存在宜居带。那么在其他恶劣环境下,也不会有灵魂意外过去凝聚物质。地底种族也就不会诞生了。地底种族是后于常规生命诞生的。”
唐豆看着地面上一些眼熟的动植物说:
“所以生命灵魂的进化。为什么会是这几个形状呢?居然和地球上差不多。还有那些树也是。”
赵志摇头说: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大爆发找不到中间的过程。完全是因为那些灵魂已经在其他频率试错过无数次了,它们知道自己要变成什么形状。每一个大致形状,都是能够成功的一种可能性。就像是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试错一样。最初的灵魂都诞生在高熵增的环境中,所以都奇形怪状的。如同地底种族的诞生一样,高逆熵环境的生命,也是后出现的。所以不同状态的灵魂,用什么形状才是最优解,早就已经得出来了。然后再根据当前不同的物质结构与能量环境,进行现场修正、适应、进化与淘汰。灵魂经受新一轮的计算,得到新的最优解。所以哪怕物质结构不同,能量环境不同。只要是灵魂配比差不多的动植物,大致形状也都会很接近。因为底层代码在相同环境计算得出的最优解,往往都是趋同的。不然也就不会叫做最优解了。但最后筛选出来的,当前环境的最优解,肯定是不一样的。”
可以看作有这样一条轴。
如果以现在人类的世界为基准。
微微挪动一点,就是各种频率与频道。
挪动大一些,就是所谓的魔界、天界,上下两界。
挪动再大一些,地球就会变成岩石星球或者气态星球。
或者没能成型,变成一片碎石。
偏转到这种程度,太阳系的宜居带就会偏转。
但两个宜居带频率中间,还有很大的空白区域。
那时整个太阳系看起来是没有宜居带的。
当宜居带临近其他星球。
会经历与地球完全一样的变化。
当逆熵轴不断拉大,到太阳系的极限。
太阳的逆熵也会如同粒子一样。
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压缩。
当外在逆熵足够高的时候,太阳释放的逆熵逐步收敛。
所有行星的逆熵反而因此变低了。
外壳变成气态,最后变成等离子态。
如果大的逆熵系数不够高,或许有些星球会无法成型而崩解。
但由于外在逆熵系数太高,所以原本会崩解的星球也乖乖成型了。
偏偏太阳的逆熵辐射不到那么远,微妙的动态平衡。
此时太阳也会经历同样的变化。
先是变成气态星球。
之后变成所谓的‘魔界’。
自然形成的灵魂与生命。
优先诞生在这里试错。
逐步向上升级进化。
然后变成宜居星球,所谓的‘类地星球’。
最后变成所谓的‘神界’。
十个原本应该有行星的地方。
反而会变成太阳。
如果再继续拉这条轴,加大这个数值。
太阳会变成纯岩石的死星。
再继续。
太阳会短暂的再次变回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