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少文利用专门的设备对核燃料棒进行了清洗,确保其能有效产生能源。
至于那些老旧的控制器和电路板,李少文他们按照小艺提供的修复方案,逐一进行了软硬件升级。
他的指尖下,那些曾一度沉寂的电子元件逐渐焕发出生机,而那些充满了岁月的复杂电路图也在小艺的辅助下变得清晰易懂。
在经历了漫长的修复工作后,李少文和辰楠成功将能源中枢的硬件设施恢复到了相对完美的状态。
经过他们的修缮,这个曾经沉寂的设施重新焕发生机,然而,当他们满怀期待地尝试启动能源中枢时,却遭遇了新的难题。
由于部分器件使用了最新的资源,原有的软件系统已无法支持现今的运行需求,系统启动失败。
李少文的眉头紧锁,他瞥了一眼屏幕上的错误代码,向辰楠解释道:“看样子,这些设备虽然硬件尚可,整体没有太大问题,但软件兼容已经严重落后,无法与现在我们的技术和标准兼容。”
辰楠仔细审查了错误报告,深思熟虑后回应道:“确实如此,我们可能需要编写一套新的操作系统,或者找到能兼容现有硬件的替代软件。”
他们立即联系了小艺,将问题和具体情况详细说明。
小艺经过快速分析后,给出了一个临时替代方案:“我已经检索了数据库,找到了一套可以临时使用的开源操作系统,它虽不完全适配当前硬件,但经过一定的裁剪和优化,应该可以支撑能源中枢的基本运行。”
李少文和辰楠听罢,互相交换了眼神,对小艺的方案表示赞同。
李少文慎重地说:“那就按照小艺的建议,先采用这个临时方案启动能源中枢,确保基地基本功能的恢复。”
辰楠接过话题,语气坚定:“同时,我会在顶层的研究区域内,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一个新的云脑系统。这个云脑不仅可以解决当前软件问题,更能为整个基地后续的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让基地成为一个真正能自我学习、进化和适应环境的智能实体。”
确定好了方案,以及小艺对新方案的模拟演算,他们开始着手进行能源中枢软件系统的升级换代。
他们分工合作,李少文负责将基地现有的通讯线路与飞船的数据系统进行对接,构建起一个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新软件的顺利植入。
辰楠则密切监控着整个过程,他的眼神聚焦在飞船控制面板上,每一次数据流的流动都在她的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他在脑海中反复演练着软件植入的各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而小艺,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她的运算能力与精确控制力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