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不蒟蒻吗。”的确有毒。
糊糊:“魔芋在种花家广泛种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地、云贵高原、四川盆周山地等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
种花家栽培魔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巴蜀南生产枸酱,行销南越。
魔芋因产区不同,在各地有不同的俗名,如蛇头草、蒟蒻、鬼蜡烛、花秆莲、麻芋子、花麻蛇、归鸟、灰草、花伞把、蛇头根草、花梗莲、土南星、魔芋等。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称为蒻头。
晋代左思《蜀都赋》中提到:云蒟蒻其根白,以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
大致意思是说:魔芋它的根是白色的,用草木灰的汁煮就成一块一块的了,像冰块一样冻起来一样,然后用苦味的酒泡着吃,蜀人很喜欢,认为很珍贵。
和今天的魔芋豆腐做法很像,但很奇怪的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不知是不是理解有误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系统介绍了魔芋的生态环境,栽培方法,食用加工步骤和烹调技术,入药舒经的主治功能和服用方法等。
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时生苗,至五月移之。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多斑点,宿根亦自生苗。其滴露之说,盖不然。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芋魁,其外理白,味亦麻人。
秋后采根,须擦净,或捣成片段,以延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通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
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秋天后挖魔芋,把魔芋的根洗白,捣碎成片段,用草木灰的水煮二三十分钟,用清水再洗一次,换清水再煮一次,就煮成魔芋豆腐。
现在很多人做魔芋豆腐都用食用碱,不用草木灰了。
把魔芋豆腐切片,用酒泡着吃也可以加上盐巴味精辣子面吃。后面又讲了,不用草木灰的水做,就做不成魔芋豆腐,所以做魔芋豆腐离不开草木灰!
看起来食用史清楚明白,但直到上世纪,种花家的魔芋依旧以野生为主,没有形成专门种植,也没有食用普及。
来源网络
种花家魔芋研发产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发展。”
百忍成金:好像是没听过什么与魔芋有关的历史名菜。
银河系系花:魔芋烧鸭子,永远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