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陈留张半城

“始皇刘邦奠定大汉王朝,设税制为十取其一,而商业税则为三十取其一。”

农夫负担十分之一的税,商人则需缴纳三十分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需服劳役,承受额外的强制购买税。整个封建时代,农夫的重担常超六七成,甚至更多。然而,士绅田产却免于征税,许多自耕农不堪重压,宁愿将土地献给士绅,以此逃避税赋。

冉明感叹:“商贾虽非低贱,却饱受鄙夷,根源即在于此。孤曾向王上提议,魏国农田税改为三十取其一,商业税征十取其二。尔等尚有怨言,难道不愿从此摆脱世人的偏见,与士人、农夫同列朝廷吗?征税并非逼人破产,故税制必须合理,既能满足朝廷所需,又不至于过高。然而,征收赋税不易,随之而来的问题有二:一是瞒报,各位并非易于对付之人,那些开设工坊的商人若让你们自行上报年盈,朝廷再征税,恐怕报之不实。”

在这个时代,税收既不规范,农税与商税皆混乱不堪,全由地方官员任意而为。另一方面,豪门大族的地方官员不敢轻易触碰,这些世家在当地根基深厚,触动一个,便会有众多势力反抗,或是施加压力,即便不能彻底击垮,也能使人声名狼藉……

冉明续言:“此税制并非铁板一块,吾可根据诸位实情,灵活处置。然将来何以应对?吾王终有老去之时,那时又该如何?故此萌生设立法规之念。此法规如何制定?当然,不寄托于那些官僚,期待他们,无异于祈求母猪攀登高枝!赋税之规定,需倚仗诸位,尔等理应握有议政之权!”

冉明以此向他们描绘了一幅更为宏大的愿景画卷。

商贾在政坛的地位微不足道,唯有吕不韦这位商贾出身的大秦丞相涉政,其余商贾则始终难以触及政治核心。

冉明力推商人参与政事,原因颇为深远。在这整个奇幻的帝国时代,对外交往多以和约为重,战争面前,宁可割土赔款,也不愿主动抵御。这是国民心中难以言表的痛苦记忆。冉明详尽研读各类文献,发现国人厌战,并非源于儒家所倡的仁德,也非缺失勇气,而是出于利益考量。

何以至此?盖因士人是封建时代的政坛支柱,执政之际,必会竭力维护自身最大利益。须知士人的利益根基在于土地与税收。一旦烽火四起,需要征集粮草、民丁,失去农民,这些士族豪门的损失将是天文数字,且这些损失无需补偿,犹如在士族身上割肉。刺不到自己,谁会痛?战争令士族痛感切肤,他们自然倾向避战,以减少损失。即便个人损失微小,却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受损严重。

冉明寻得厌战与缺乏尚武精神的症结所在,也就找到了对策。那便是让商人涉足政界,假若商人执掌政权,或在朝堂上有发言权,他们会如后世的贸易王国,为军火销售寻找市场,或为积压商品寻求出路,因而发动一次次战争。

战争的本质,就是经济的较量,比拼的是国力与资源。当这些资源被保守的领主掌控,便是国家的悲哀,他们为了私利,不顾国家的整体福祉,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