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仍坚持把钱找给他,杨延宜马上要去坊市查看征兵情况,自然不适合再带着这许多铜钱,他神色一动,说道:“既然这样,劳烦店家帮我存着吧,下次杨某会再来光顾。“
说完,对着两位老人微一拱手,便离开了茶楼。
来到征兵现场后,发现 公告贴出去不到两个时辰,已经有近一千人报名。
按照他给出的征兵条件,有着身高、年龄的要求。
有一些因为年龄不符合的百姓,甚至在征兵现场嚎啕大哭起来,弄得那些亲兵不知如何是好。
杨延宜走到一个汉子身边,那大汉蹲在地上,双手揪着自己的头发,一脸绝望的神色。
经过询问后,杨延宜得知,他因为年纪超过了征兵的条件,因此被筛选了下来。
那汉子已经四十多了,一身大补丁的粗布棉衣,手上满是老茧。
杨延宜看了一会儿,这时周围被筛选下来的百姓也有近一百人。
他走上前去,向着那大汉说道:”看你年纪也有四十多了,要知道我们征兵是要去跟建奴厮杀的,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汉子抬起头,满脸都是绝望之色,说道:”小人也没办法啊!小人本是铁岭的匠户,铁岭陷落之前,小人带着老小逃了出来,家里老小都开不了锅了,现在当不了兵,他们可怎么生活呢?“
杨延宜听闻,神色一动,问道:”你是匠户?你会做什么?“
那汉子见到周围的士兵对这人十分恭敬,于是站起来答话道:”小人原本是铁匠,也会些木工活。我们一起的有皮匠、木工、裁缝等,都因为年纪过大,都被筛选下来了!“
杨延宜手拍着那大汉的肩膀,对着负责登记造册的锦衣卫喊道:”另行造册,所有的匠人,咱们也全都要!饷银嘛,对比士兵减半!“
那大汉神色一喜,现在杨延宜开出的征兵的条件是士兵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匠人如果减半,那也有五钱之多!虽然仍不是十分满意,但一家老小总算有了活路了不是!
于是,那大汉招呼一声,那些蹲在一边的大多数都是匠人,都拥挤到征兵处去了。
有不少逃难的百姓,从铁岭和辽阳逃了过来,其中有一些是匠户,更多的则是民户。
那些民众失去了土地,开原又找不到活路,不知怎么办才好?
看着那些闹哄哄的百姓,杨延宜皱起了眉头。看来,得找马总兵谈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