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官场之道

铁血明骑 省墨 1417 字 7天前

林小旗见状,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可是杨大人当面,小人是锦衣卫百户杨延宜下属,前来求见杨大人。”

那人正是杨涟,他收拾好了行装,只等着锦衣卫上门呢。

听完林小旗说的话之后,却惊讶道:“杨延宜?他回来了吗!?

杨涟和杨延宜的父亲是好友,他们都姓杨,性子上也合得来,所以极为要好。

杨延宜此次派林小旗进京,本来是请这位父亲的好友,弹劾于他的!

从哪方面弹劾,杨延宜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避免在法理上拉扯,而将重点放在杨延宜不自量力、为守开原竟擅自打出天子亲军、并擅自杀人的事情。

将重点放在守开原,以及为了守城做出的相应举措上。

这些看起来跟其他人的弹劾并没有不同,但是,别人不会去提到你是为了守开原,才做这些事情。

简单来说,那些弹劾,就是不提事情的缘由,而把重点放在杨延宜具体违法的内容上。

这样对杨延宜是很不利的。

后世就有个经典的例子,屡战屡败,听起来就是一个打不了仗的无能之辈的感觉。

但是,依旧是这几个字,调换一下顺序,变成屡败屡战,那里面的味道就颇为值得玩味了。

一个身经百战,虽死终不悔的直臣形象跃然于纸上。

还有一个例子:情有可原、罪无可恕。

同样是八个字。

如果按照这个顺序,看起来就是即便你有特别的理由,但依旧不能放过你。

如果调换一下顺序呢?

罪无可恕,情有可原。

看起来,是不是有那种你的罪行确实很重,但是细细思量之下,却仿佛依旧值得原谅一样?

这两个例子,都是后世历史上,曾经有人用过的,还颇为有效。

杨延宜经过苦苦思索后,定下来这样的对策。

那就是两手准备,第一路:让开原举子,携百姓名义,让朝廷知晓其苦心。

第二路:让杨涟,这位他父亲的知交好友,代为上疏。名义上虽然是弹劾,但里面其实包含了理解杨延宜所作所为,并为其开脱之意。

杨涟在听林小旗说完之后,不由浮起了笑容来。

这小子,年方十八,哪里学来的这些官场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