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众位大臣都进入了之后,午门再次被关闭起来。
宫内已经点起了灯,金水桥两侧的宫灯,在白玉蟠龙台阶上,显得光怪陆离。
引路的小太监,一路带着他们走向皇极殿。
众位大臣见事不妙,齐齐停下了脚步。
皇帝驾崩,此时应该去皇帝的寝宫哭丧,这是规矩。
哭丧完毕后,再由内阁和勋戚领头劝进,太子按祖制,应该拒绝三次,这也是礼节。
之后,就是或由太子殿下指定、或由内阁指定人员,操办皇帝的后事。
本朝规矩是皇帝死后,应该停灵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内,全国上下不得举行任何的庆祝活动,且全国上下皆需带孝,也就是在腰带上缠一条白色的麻布。头巾也改为白色麻布。
自太祖朱元璋薨后,即位的朱允文,为了避免诸王进京,莫说四十九天了,连七天都没停够,匆匆忙忙就把他爷爷给埋了。
从那以后,停灵的时间也更改为七天。
大臣们临朝哭三次,每次九声,一声也不能多不能少。这是祖制,是礼节。
现在小太监竟然将他们引到皇极殿,是何道理?
方从哲年纪很大了,身边有年轻的翰林搀扶着他。
他颤颤巍巍的问道:“敢问公公,陛下现在如何了?”
因为小太监们并未穿丧服,巾帽局、针工局,按照规定,此时也应该等候在宫门内,为百官们准备丧服。
可现在不仅未换上白色灯笼,也没见到那些太监准备丧服,所以方阁老才有此一问。
那小太监也很紧张,他绷紧着脊背,生硬的回答道:“陛下已在皇极殿中,等待众位臣工临朝。”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难道昨天皇帝殡天,敲响了钟声后,又给救回来了?
殿外两侧此时已经站满了内厂的番子,他们手扶着钢刀,目光灼灼的盯着众位臣工。
张维贤皱了皱眉,就准备往后走,他已经咂摸出不对劲的滋味来了。
那钟可不是乱敲的,如果没有确定皇帝陛下真的殡天了,擅自如此敲钟,与造反无异。
魏朝眼睛很尖,他一眼就望见了人群中的张维贤,尖着嗓子喊道:“国公爷这是要去哪儿啊?难道不朝拜我大明的皇帝,不做我大明的臣子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从哲也站在原地,仿佛要睡着了一般,一动也不动。
这时,皇极殿的大门轰然洞开,一人身穿十二章团龙衮服,头戴金丝翼善冠,从皇极殿缓步而出。
张维贤吃了一惊,定睛看去时,那人既不是万历皇帝,也不是太子朱常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