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叹了口气,刚想要说话。
不料朱由校眼中光芒一闪,说道:“且慢,杨大人,您看这合适吗?”
朱由校没有看向别人,而是目光灼灼的望着杨涟。
此人给皇爷爷上的那道奏疏,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而他回朝之后,又力谏父皇,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臣子。
杨涟看到朱由校的目光,他立马接口说道:“封皇贵妃,臣等领旨!”
说完,带头跪倒了下去。
内阁这些大臣,哪一个不是从人堆里爬出来的,沾上毛比猴都还要精。
听到杨涟如此说了之后,也立马跪倒领旨。
皇后跟皇贵妃,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差别却是天差地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贵妃的如意算盘,被杨涟机智的化解了。
朱常洛见状,也缓缓说道:“那就这样吧。”
说完之后,他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呢喃道:“那番薯……真的能亩产几千斤?百姓……百姓就不会挨饿了。”
杨延宜知道,刚才朱常洛跟他们说了这些话,已经是回光返照了。
他现在随时有可能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再度握住朱常洛的手,慎重的回答道:“陛下!五年,不,十年之后,臣保证大明再不会有人挨饿!”
朱常洛又呼出一口气,眼睛定定的望着朱由校,吐出最后一句话“儿啊,照顾……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
他的手一松,落在了床榻上,整个人一动也不动了。
这个在深宫中战战兢兢生活了三十九年的男子,在一个月内,平定了福王朱常洵叛乱、捉拿白莲教、追查通奴案,又给张居正的后人平了反,并将改良之后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昭告天下。
他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字数很少,也没有几件能让人记得住的事情。
但他的睿智、慧眼识人和精明果敢,是不容质疑的。
童年遭受过的创伤,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了三十九年,最终化为两颗要命的红丸,准确命中了光宗的眉心。
登基仅月余的明光宗朱常洛,万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驾崩于养心殿内,他甚至都没等到自己的改元之年……
来自后世的杨延宜,似乎改变了历史,但又似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