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军粮已尽

铁血明骑 省墨 1189 字 7天前

袁可立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动工,得亏于神宗几十年的不理朝政,大明禁海令也成为一纸空文。

靠海的渔民、商人甚众,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无论是适合造船的木材还是手艺熟练的工人,都并不难搜寻。

从内帑领取了两百万两银子的袁大人,可谓是财大气粗,图纸一到手之后,马不停蹄的就开始了战船制造的工作。

他没有将原件都拿出来,而是找人临摹之后,按照工序分别提供图纸,如此方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泄密。

信王倒是来看过几次,但那刺鼻的胶水和生漆味道,让他避之不及。

袁可立也乐得自在,反正他是杨延宜的监军,又不是他袁可立的监军,管不到他。

只要不答应他出海,也不提供船只,随便他在这里怎么玩耍,都没有关系。

但事情也不能就这么一直拖下去,毕竟有军火和粮草是要提供给前方的大军的。

若是粮草和军械供应不上,那就是大事情了。

所以,袁大人也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马上安排人,乘坐商船前往辽南寻找杨延宜,告知他信王殿下已经到了登州府。

按照袁可立的设想,最好就是杨延宜亲自过来一趟,带走粮草和军械,并说服信王留在登州。

二来,就是加急安排战船的生产,工人们两班倒,就连夜晚也都不停工。

成国公来找过他好几次,都被他敷衍回去了。

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拒绝招募那三个卫所的官兵。

原因也很简单,自从三大征之后,万历下旨裁撤水军,原本那批英勇善战的水军,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现在的卫所兵制度,乃是大明军政的一颗毒瘤,没有一丝一毫的战斗力可言。

按照他的设想,这帮人就应该都削职为民,回家种地去。

加上他现在忙的脚后跟打屁股,根本没时间去理会这些破事儿。

造船厂的工作就够他忙活的了,还有新军的筹建和训练,都是由他一手抓的。

出京之前,陛下从大内找了一套书,送给了袁可立。

那是神宗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所撰写的《绩效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