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自成才十五六岁,在这些军中宿将的目光齐齐望着他的时候,他却没有半分的胆怯,而是轻咳了一下嗓子,朗声说道:“我的意见有两个方面,我先谈第一个。”
看到他这个条理分明的样子,杨延宜也不由得有些恍惚。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少年,与后世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怎么也重叠不到一块儿。
“第一个就是,不知道各位大人,尤其是浙兵和川兵的各位大人们,你们到达开原后,有没有什么感想?”
这番话,让戚金和秦邦凭、秦民凭他们面面相觑,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们率军到达开原后,只经过了短暂的休整就再次出兵,其实待的时间并不算久。
但就这短短的一两天,也让这些当了一辈子军官的老油子,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打着“杨”字旗,还没接近开原的时候,在城外十里处,就遇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百姓。
那股子热乎劲儿,是这些来自内陆的士兵们从未遇到过的。
坦率的讲,就算他们率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不可能受到这样的礼遇。
辽东的百姓因为普遍都拥有着自己的土地,加上辽东物产丰富,地广人稀,所以平均的生活质量是要高于内陆的百姓的。
加上此刻辽东还没有开始土地兼并,加上朝廷也没有开始在这里收税,所以百姓们有了更多可支配的食物。
这份富足也给予了辽东百姓们底气,他们何尝不知道,这种富足来自哪里?
稳定的局势,公正严明的军队,提供了这份底气。
所以,当那些带着温热的吃食像是雨点一般,往士兵们袭来的时候,所有士兵都为之动容。
最早跟随杨延宜的本部八百亲兵,现在都已经开枝散叶,编入了浙兵和川兵的队伍里去,做了大小不一的头头。他们是经历过这些场面的,但其他的士兵却并没有。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最低的是物质需求,吃饱、穿暖。而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浙兵和川兵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们看到百姓们的这份热情时,有不少士兵当场就泪流满面。那种被人需要、被人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这个兵,当的是有意义的。
李自成短短一句话,就让在场的各位将军陷入回忆中。
他们又何尝没有察觉到呢?
就连浙兵和川兵,这对曾经发生过互殴事件的死对头,现在彼此之间的隔阂小了很多,再也没有刚进京时候那种剑拔弩张的疏离感了。
看到各位将军似有所感,李自成接着说道:“大人的这支军队,当初成立的宗旨,就是让老百姓不受人欺负,而我们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各位大人都背诵过军规,当中涉及最多的是不是就都跟百姓有关?”
杨延宜没有想到,李自成整天跟在他身边,不显山不露水的,天天给他牵牵马,竟然能将问题看得这么深刻。
这涉及到军队的精神建设,通俗点来说,就是军魂!
听到这里,王存孝脸上浮现起笑容来,他看那少年的目光之中,隐隐带着欣赏的意味。
李自成看了一眼杨延宜,似乎从他微微点头的动作当中寻找到了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