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朝阳书院

乱欲浊流 枯心 3350 字 7天前

烛智磐听了又低下头轻声说:“哦。”

很快老者就带着院长匆匆赶了过来,一见面院长就十分友善的说:“不知是仙师莅临有失远迎,外面风大院内说话,里面请。”

说着院长就侧身给方泽让出了一条路,方泽走上台阶笑着对院长弯腰:“院长请。”

烛智磐拉着吉仲非也跟着方泽走上台阶,烛智磐听着院长的话就觉得很舒服,当即就冲着站在院长身后的老头吐了吐舌头,方泽小声呵斥:“不可无礼。”

方泽陪笑道:“小孩子有些不懂的地方还望院长和这位长辈见谅。”

院长大声笑道:“仙师说笑了,他们二人又没有做错什么何来见谅一说?里面请,里面请。”

老者一见院长的态度又看见烛智磐的无礼心里虽然不舒服脸上也是习以为常说道:“仙师客气了,刚才有怠慢的地方还请仙师谅解才是。”

方泽冲他微笑道:“无妨。”

随后走上台阶向院长行了一礼:“院长请。”

老者让开一条路,院长领着方泽一边笑语问好一边往院子最里面路尽头的那间土坯房方向走去。

两孩子站在院子门口不知所措,看着他们逐渐远去,吉仲非转头看向烛智磐,烛智磐则盯着他们俩,犹豫片刻烛智磐又拉着吉仲非的手跟了上去。

这时方泽感觉身后无人,跟在院长身后微一转头看见烛智磐拉着吉仲非刚从大门处往他们这边赶,当即不动声色的将一只手背在身后轻轻动动四根手指示意他们赶紧跟上,烛智磐眼尖一眼看到拉着吉仲非就快步跟上。

跟着院长走到那间最好的房间,这间房间中间被一堵墙分割成两间,两间房间各有一扇门,院长带着他们进了南边的那间屋子,屋内有一个柜子两张桌子和几个椅子,桌子上有很多书简还有一些他们日常用品。

进屋后院长拿来三张椅子让他们坐下,又给他们三人沏了三杯茶后问:“不知仙师这次来我学院有何事?”

方泽坐在椅子上品着茶,听到院长问话也不急着回答,只是咽下口中的茶水又吹了吹杯里的茶抿了一口后赞美了一句:“好茶,院长这茶是本地茶吗?不错,不错。”

说完方泽自顾自的笑了两声,院长听了也不生气陪笑道:“仙师要是喜欢,我可叫人去集市上给仙师买几斤带回去。”

方泽笑着摆了摆手说:“不麻烦了,我来本就有事要麻烦院长,怎么还能拿院长东西呢!”

院长爽快的说:“本就是同门哪来麻烦一词,仙师请讲,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帮仙师办到。”

方泽端着手里的茶又抿了一口指着旁边的烛智磐和吉仲非说:“他们是我的远房亲戚想拜读在你们学院,还请麻烦院长收留他们。”

院长面露难色:“这…怕不合礼法吧,现在都新生都已经学习三个多月了,就算我将他们俩插进新生里,他们也跟不上别的孩子啊,不如明年再来我院做新生如何?”

方泽轻声回绝:“只要能让他们入学即可,其他事不用院长费心。”

说着就掏出一锭碎银递给院长,院长婉拒道:“仙师不可,都是同门怎么能收您的钱呢?”

方泽语气坚定的说:“你也别跟我客气,育人本就是件苦差事,你若不收那我岂不是与强盗无异?”

院长也不再推辞就说:“仙师稍等我去叫新生师长过来。”

方泽点头随后继续喝茶,院长出门喊人,很快院长就带着一个身材中等容貌较好的男子进屋,刚一进屋就给他们介绍:“仙师,这位就是教新生的陶师长。”

随后又指着方泽跟陶师长介绍:“这位是我们儒家仙师,旁边这两位就是你的学子。”

方泽开口道:“陶师长,那以后他们就麻烦你了。”

陶师长微笑着说“不麻烦,教书育人本就是我的职责。”

随后又吩咐烛智磐和吉仲非:“快叫陶师长好!”

小主,

烛智磐和吉仲非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茶叫道:“陶师长好。”

陶师长又微笑着回:“你们好!”

院长笑着依附道:“既然如此,那仙师明天带他们来这里找陶师长,让陶师长安排他们入学如何?”

方泽起身:“行,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方泽起身放下手里的杯子就要带烛智磐他们走,烛智磐和吉仲非看到方泽放下手里的杯子也学模学样的放下手里的杯子。

院长笑着说:“那明天一早我就在这里等仙师。”

方泽点了点头没有回话带着烛智磐他们就往外走,院长和陶师长送他们到院子门口,院长说:“那我们就不远送了。”

方泽回头说:“就到这吧,你们快回去吧,别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方泽走后,陶师长回去了,院长一个人回到那间屋子坐在书桌前犯了愁,口中喃喃道:“这下又要腾出两个名额了。”

回到山洞,方泽将回来的路上随便买的肉切成块放锅里煮了。

饭后三人还是如往常一样聊天打磨下午的时光,聊天中烛智磐无意间问:“师长,学院里为什么有七间房子?”

方泽说:“因为每年学院都会有新生,每年的学子要分在不同的房间里学习。”

烛智磐又问:“为什么不在一间房子里学习呢?”

方泽回:“因为你们今年刚进学院的学子学习的知识,去年进的学子去年就已经学过了,他们今年需要学习别的知识。”

烛智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吉仲非插话问:“那就是说我们要在学院学习六年喽?”

方泽摇头:“不一定,我们儒家有规定,每三年各地方学院按各自名额推荐各书院的优秀学子去圣贤书院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