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电线杆上,贴着形形色色的传单,有呼吁民主的,也有宣传各种商业产品的,在风中摇摇欲坠,就像这个飘摇不定的社会。
赵崇武站在军营的窗前,眉头紧锁,犹如一座紧锁的城门。
他身材魁梧壮硕,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浑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威严气息。
脸上一道伤疤从眼角延伸至嘴角,犹如一条狰狞的蜈蚣,为他本就冷峻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凶狠。
此刻,那道伤疤随着他的冷笑微微抖动,仿佛也在嘲笑这世事的荒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手中紧紧握着一封密信,信中所言,正是洋人出高价收购一批流落民间的中国古代文物,其中有不少曾是皇室珍藏的稀世珍宝。这些财富的诱惑,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撩拨着他的心弦。
“哼,这么大一笔财富,若是能到手,扩充军备可就有着落了。”他暗自盘算着,心中的贪婪如野草般疯长。
当得知这批文物暂存在一位上海富商的宅邸中时,他便打定主意派兵强行夺取,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决绝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另一处,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里,林雅兰一袭素色旗袍,身姿婀娜,宛如一朵盛开在乱世中的青莲。
她面容姣好,肌肤胜雪,眉眼间透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坚毅与聪慧。院子里的几盆兰花在这样压抑的天气里,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也在坚守着一份高洁。她刚从一位挚友那里听闻赵崇武的计划,顿时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她深知,在这样动荡的年代,一旦这批文物落入洋人之手,便再难回归祖国,这将是民族的巨大损失。
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寄托。稍作思索,她毅然决定挺身而出,面见赵崇武,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
林雅兰来到赵崇武的府邸,庭院中几株残荷在冷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无常。府邸的大门厚重而威严,门上的铜环在灰暗的天色下显得有些冰冷。
赵崇武看到这位年轻女子走进来,心中满是诧异,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说道:“林小姐,你一介女流,不在那书斋里摆弄古董,来我这军营作甚?”
林雅兰毫不畏惧,挺直了腰杆,犹如一棵坚韧的白杨,直视着赵崇武的眼睛,目光坚定如炬,说道:“赵将军,听闻您欲夺取那批文物,可曾想过,这些文物皆是我中华千年传承的瑰宝,一旦流落海外,便是民族之殇。如今国家正处危难,这些文物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寄托。它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是我们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赵崇武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大手一挥,仿佛要驱散林雅兰所说的一切,说道:“林小姐,这乱世之中,枪炮才是真理,文物能当饭吃?洋人出价高,我卖了文物,扩充军备,也好保一方平安。”
林雅兰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从容,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说道:“将军,您以为靠洋人的枪炮就能保境安民?文物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若连祖宗留下的宝贝都守不住,又何谈保家卫国?失去了这些文物,我们的子孙后代,拿什么去铭记先辈的辉煌?在这动荡的1920年,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民族的希望。当我们的后人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文物,便能知晓我们民族曾经的灿烂与辉煌,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赵崇武被林雅兰的话触动,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陷入了沉思。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仿佛内心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
林雅兰趁热打铁,向前一步,继续说道:“将军,您若能出面保护这批文物,不让它们外流,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美名,成为守护民族瑰宝的英雄。后世之人提起您,都会称赞您的义举,您的名字将与这些文物一同被铭记在民族的史册上。”
赵崇武思索良久,突然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好!林小姐,就冲你这番话,我赵崇武就信你一次。我派兵守住那富商宅邸,不让任何人靠近。但林小姐,你得给我个办法,既能保住文物,又能让我这军饷有着落。”
林雅兰心中大喜,眼中闪烁着光芒,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说道:“将军,我认识不少爱国商人,他们愿意出资收购这批文物,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让更多人能领略到中华文物之美。同时,我也可以帮将军在上海举办文物展览,收取门票费用,补贴军饷。这样一来,既能保护文物,又能解决您的军饷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赵崇武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缓和了许多,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要是办砸了,林小姐,你可别怪我不客气。”
林雅兰和赵崇武商议好后,便各自行动起来。赵崇武迅速调派了一队精兵,前往上海富商的宅邸,将其严密保护起来。
此时,富商宅邸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荷枪实弹,眼神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仿佛在守护着一座宝藏。
街边的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在这混乱的年代,这样的阵仗让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猜测是富商得罪了什么人,有的则在议论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