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东吴的经济形势亦是岌岌可危。繁重的赋税和无休止的徭役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人们生活苦不堪言。贫困、饥饿、疾病等问题接踵而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怨沸腾。
在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中,东吴与西晋的关系愈发剑拔弩张。西晋宛如一头崛起的雄狮,实力日渐壮大,对东吴虎视眈眈,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终于,在公元 280 年那个历史性的时刻,西晋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破了东吴的都城——建业。这座繁华一时的城市瞬间沦陷,东吴就此走向覆灭。东吴末期的衰落乃至灭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发酵所酿成的苦果。它的消亡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是标志着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画上了句号,中国历史自此迈入了西晋统治的新时期。
而说到东吴末帝孙皓,他字元宗。此人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暴虐无常,加速了东吴的衰败进程。其种种倒行逆施之举令臣民失望至极,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凄惨下场。
孙皓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公元 279 年,西晋大军伐吴,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孙皓归晋之后,得到司马炎接见,被赐号为归命侯。孙皓在洛阳的生活并不好过,他曾经在宴会上作诗讽刺司马炎,结果被司马炎所杀。】
建安四年
此时的孙策尚在人世。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庭院里,孙策正端坐在堂前,目光炯炯地凝视着眼前的少年孙权。只见那孙权身形尚未完全长成,但眉宇间已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
然而,此刻孙策的眼中却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惊愕。他紧紧盯着孙权,声音略微颤抖地质问道:“仲谋啊!你到了晚年怎会如此昏聩?你难道不晓得储君之位若不稳定,则整个朝堂都会随之动摇吗?”孙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这个一向以政治手腕高明着称的弟弟,竟然会犯下这般糊涂之事。
他回想起昔日与孙权一同并肩作战、共商大计的时光,那时的孙权机智聪慧、深谋远虑,每一个决策都能恰到好处地权衡利弊。可如今,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孙权竟做出如此不明智之举,着实让孙策大失所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权望着哥哥那充满失望与责备的眼神,心中不由得一阵慌乱。他急忙开口解释道:“兄长啊!此时此刻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日后的自己为何会犯下如此大错。”说话间,额头上已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站在一侧的周瑜轻摇手中羽扇,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主公的弟弟,心中暗自叹息一声。以他对孙权的了解,想必是这小子在功成名就之后便开始飘飘然起来,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却未曾料到最终竟会弄巧成拙、玩火自焚。
然而,令周瑜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自己当时为何未能及时出手加以制止呢?难道说……想到此处,周瑜的眼眸中闪过一抹深深的忧虑之色,突然间一种不祥的预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莫非当仲谋肆意妄为之时,自己已然遭遇不测?若真是如此,那后果可当真不堪设想啊!金榜的一行文字解释了他的疑惑。
【周瑜,表字为公瑾,乃是东汉末年时期东吴阵营里声名赫赫的一代名将。其姿容俊逸非凡,仿若仙人之貌,令人见之难忘;而其于音律一道更是造诣颇深,堪称精绝。
每每有人弹奏乐曲之时,但凡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都难以逃过他那敏锐如丝的双耳以及犀利如电的目光,也正因如此,世间才有了“曲有误,周郎顾”这一广为流传的美谈佳话。
想当年,周瑜尚还年少之际,便已然与孙策结下深厚情谊,二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此后,他毅然决然地追随孙策左右,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共同踏上了平定江东这片广袤土地的艰难征程。
在那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岁月里,他们并肩作战、同生共死,历经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役和生死攸关的考验,终于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使得东吴之名威震天下。
建安五年,风云突变,一代豪杰孙策竟遭刺客毒手,不幸遇刺身亡。这一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震动整个江东。然而,国不可一日无主,在这危急时刻,年轻的孙权挺身而出,继承父兄之业,肩负起统领江东的重任。
就在此时,智勇双全的周瑜率领着军队匆匆赶来奔丧。他以中护军的崇高身份,与德高望重的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权,成为了孙权最为倚重的心腹大臣。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建安七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他责令孙权送质子入朝,以此来控制江东局势。面对如此艰难抉择,众人皆犹豫不决,唯有周瑜挺身而出,力谏孙权拒绝纳质。他深知一旦送出质子,江东便会沦为曹操的附庸,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
建安十三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曹操率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汹涌而来,如泰山压卵般直逼江东。一时间,人心惶惶,江东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而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周瑜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智。他冷静地分析了曹操军事上的种种失误,凭借着自己对兵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说服了众人,坚定了大家抗击曹军的决心。
随后,周瑜亲自统率东吴精锐之师,与刘备联军紧密合作。在那惊心动魄的赤壁战场上,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周瑜巧妙运用火攻战术,趁着东南风大作之时,点燃了曹军的战船。刹那间,火势熊熊,蔓延开来,曹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终,孙刘联军大获全胜,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强大的曹军。这场赤壁之战不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经典战役之一,更是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