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杂感(三)

我还有未来吗? 富再人 2781 字 10小时前

品《道德经》,悟人生,向光而行。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如同漂泊的孤舟,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流而上。而那些经典之作,恰似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道德经》便是这样一部智慧的灯塔,它以简练而深邃的文字,揭示了宇宙与人生的至理。在三次读书会的品读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老子对话,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也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成长。

一、初读《道德经》:在迷茫中寻觅方向

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时,我带着一颗迷茫的心,试图从《道德经》中寻找答案。彼时的我,正深陷于一段自我挣扎的旅程。我自以为自己是个孤勇者,在一件错事上坚持了八年。如果那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八年的时间足以让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然而我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八年,我如同困兽,困于自己的执念与偏执之中,无法自拔。我常常笑,却笑得并不自然,那笑容只是我的保护色,掩盖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相由心生,我深知自己无法真正笑得开心,因为我始终活在自己的梦里,那看似美好的梦,实则是噩梦一场。在读书会上,我试图用笑容掩饰内心的不安,然而那笑容却显得格外生硬。《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开始反思,自己所追求的“美”与“善”是否只是自欺欺人,是否在错误的认知中迷失了自我。

二、再读《道德经》:在反思中觉醒

第二次读书会,我带着更深的思考再次翻开《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像水一样,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与他人争斗。我意识到,自己在那八年里,一直在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争斗。我执着于自己的错误,不愿放手,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然而,水却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却能随形而变,包容万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固执与偏见,是否阻碍了我前行的脚步。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像水一样,学会顺应自然,学会包容与接纳。《道德经》中还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我常常被自己的欲望与冲动所驱使,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羽毛,无法安定。而老子却教导我们,要以重为轻根,以静为躁君。只有内心沉重而坚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我开始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我开始学会放下,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与偏见,放下那些错误的坚持。虽然说放下容易,真放下难,但我告诉自己,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慢慢来,总会有所改变。

三、三读《道德经》:在成长中向光而行

第三次读书会,我带着一颗重新出发的心,再次品读《道德经》。此时的我,虽然脸上没有了笑容,但内心却有了些许笑意。我不再活在自己的梦里,不再被过去的错误所困扰。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我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坚持的事。过去的八年,我虽然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但我始终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好好存钱,好好生活。我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智慧。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深知,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点滴做起的。我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亲朋好友,他们是我生命中的光,在我最黑暗的时刻给予我支持与鼓励。是他们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光,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开始努力去了解自己,去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完美,而是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明白,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我也开始努力去了解他人,去理解他人的想法与感受。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明白,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品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从迷茫到觉醒,从挣扎到成长,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虽然说放下容易,真放下难,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慢慢来,总会有所改变。我会继续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加明白。我会继续向光而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在品读它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人生的哲理,更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从这部经典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品《道德经》,悟人生,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