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曹操和李逸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朝廷内部又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原来,在他们出征期间,一些奸臣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诬陷曹操和李逸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皇帝年幼,听信了奸臣的话,对曹操和李逸产生了猜忌,下令让他们立刻回京述职,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曹操和李逸接到皇帝的诏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此时回京,刚刚稳定的边境局势可能会再度动荡;若不回京,又会落下抗旨不遵的罪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让李逸先率领部分军队回京,向皇帝解释清楚,曹操则留在边境继续巩固防线。
李逸带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回京之路。一路上,他忧心忡忡,深知此次回京吉凶未卜。他的军队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之士,人人神色凝重,警惕着四周可能出现的危险。
到达京城后,李逸发现朝廷的气氛异常紧张。那些奸臣早已设下重重陷阱,等着他往里跳。他们在京城散布各种不利于李逸的谣言,说他在边境拥兵自重,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对他怨声载道。
在朝堂之上,李逸据理力争,陈述他们在边境的战功以及对国家的忠心。但奸臣们却百般刁难,故意扭曲他的话语,试图激怒皇帝。他们阴阳怪气地说道:“李将军口口声声说忠心耿耿,可这兵权在握,谁能保证没有异心?”
皇帝年幼,被奸臣们的话语所迷惑,对李逸的解释半信半疑。就在这时,一位曾经受过李逸恩惠的老臣挺身而出,为李逸担保,细数他的功绩和忠诚。老臣声泪俱下,回忆起李逸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对百姓的关爱,恳请皇帝明察。
在老臣的劝说下,皇帝的态度稍有缓和。但奸臣们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又提出要李逸交出兵权,以证明他的忠心。李逸深知兵权一旦交出,边境和曹操都将陷入危险之中。正在他犹豫之时,京城中突然传出谣言,说李逸在暗中谋划篡位。这一谣言瞬间让京城陷入了恐慌,百姓们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甚至在街头对李逸的军队指指点点。
李逸意识到,这是奸臣们的又一阴谋,目的就是要彻底打倒他。在这危急关头,李逸的部下在京城外悄悄集结,准备随时接应他。而李逸也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秘密联络了一些正直的大臣,准备在关键时刻揭露奸臣们的罪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一场宫廷争斗即将爆发之时,边境传来急报,说游牧民族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反扑。这次他们不仅兵力众多,而且还联合了其他部落,来势汹汹。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奸臣们趁机再次向皇帝进谗言,说这都是因为李逸和曹操得罪了游牧民族,才导致他们再次入侵。皇帝一时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而李逸深知边境的危机刻不容缓,他当机立断,决定不顾奸臣的阻拦,立刻返回边境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