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救济灾民

越后一国也因此得以休养生息。

得益于先前所设置义仓,上条领在遭遇饥荒之际并没有出现饿殍遍地的景象,加上清定还在领内进行推行恩赦、减少赋税、救济抚恤、废除债务等一系列的德政,不仅没让领内的人口流失,反而吸引了大量来自信浓、上野等国的流民。

但府中长尾家以及其余越后有力国人领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领内不仅粮食匮乏,甚至家中的粮食储备和库存完全被摧毁,还导致物价飞涨。

眼下正值越后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定自然是不会作壁上观的。因为这是一个绝佳收揽人心的大好机会。

一方面,清定派遣家臣渡海前往出羽的庄内三郡(游佐郡、田川郡、栉引郡)、仙北诸郡(雄胜郡、平鹿郡、山本郡)去大肆收购粮食;另一方面,他还拿出上条家囤积的六万石粮食分配给邻近的领主进行赈济——府中长尾家、古志长尾家、斋藤家、直江家、柿崎家、大熊家、小国家、新发田家、桃井家、高梨家、沼田家、长野家等先后收到了来自上条家的救济粮。

由于越后一国遭到了饥荒,还导致一部分百姓选择卖儿卖女换取食物。

为了帮百姓赎回他们的子女,清定还动用了上条家金藏之中的钱财,将赎回的子女送回他们的父母那里。

不仅如此,清定还下令治下领国各地的奉行、代官,将荒野之中的尸骨尽数妥善安葬,并要求本誓寺、米山寺等寺院派出僧人进行法事。

毕竟在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成分,绝大多数的百姓是农民。因此,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恢复发展农业是“存百姓”的关键。

清定深知一昧的出钱出粮去救济也非长久之计,毕竟自家的余粮也不是很多,总不能一直让那些灾民白吃白拿。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后世经常使用的政策——以工代赈。

即以消极维持农业劳动力的赈济支出变成积极的,从而达到赈恤饥民和兴修水利等多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