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她想巡查下方三个县的,但顾长安担心她奔波劳累,会让影子汇集了消息送过来,沈璃坐在徐州城内仿佛开了天眼一般。
记得有一次有个县令懈怠了些,沈璃得到消息在公文中便具体指了出来,从此那县令再也没敢出过岔子。
“大人,工部来的公文。”院外传来声音。
沈璃不必吩咐连翘便上前取了递上来,芍药则遗憾不是来送吃的。
她们身体底子毕竟好,吃了药痊愈的也就快些。
沈璃又吃了块西瓜才又躺下,同时打开了公文。
信息很简单,工部即将赶来修河堤,希望沈璃能帮忙招募本地劳工,毕竟修这样的工事需要大量的人力。
沈璃翻完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招工倒是容易,工钱怎么算?”沈璃看这公文上就没提钱这种字眼。
“连翘,你吩咐小厮将本府的师爷找来见我。”沈璃放下公文道。
片刻后一名四十几岁、身材瘦削的师爷便走进院来,见到沈璃也是规规矩矩一礼。
“不知道大人叫学生来,有何示下?”师爷微微拱手,不卑不亢。
沈璃瞧此人有文人风骨,不由得便有几分欣赏。
“本官有几个小问题,你若能据实相告本官感激不尽,若是不能,还望师爷沉默不要骗本官就是了。”沈璃说着示意看座。
师爷正眼瞧了瞧沈璃,微微颔首表示答应了。
“河口决堤之前,修河堤的工人可是徐州百姓?”沈璃问。
“正是。”
“那你们给结多少工钱?”沈璃担心自己问的不够细致又补充:“一天。”
“工钱是布政使定下的,每人每日十文。”师爷答。
沈璃皱了下眉头:“如此算下来,他们劳作百日才能赚一两银子,这样的活儿谁愿意来。”
“不瞒大人说,劳工又苦又累,百姓自然是不愿意来的,于是府台大人只能规定每家每户只要有壮丁就一定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