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连忙谦让。
“我有个小生意,一直没办起来,没找到合适的人来当掌柜。我看你行,你可愿意来帮我?”
王振惊喜连连,“这,这这,驸马爷中意我,那是奴婢的荣幸啊,可奴婢还做着火器厂的差事呢。”
赵辉笑道:“不用你天天去上工,你帮我把生意搭起来,你就当大掌柜,具体的事就让底下的掌柜去做。你偶尔查查账,问问话就可以了。”
赵辉想把报纸厂的事交给王振来办,这家伙是宦官,天然跟文臣武将不是一路的,找他办,办得好那是最好,办不好他就是那个替罪羊。
赵辉害别人会心存负罪感,但坑一把王振,还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赵辉便把事情说了,王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这是赵辉很看重自己啊,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自己办。王振想道。
王振忙里忙外,请木匠、铁匠,做机具、字盘、字架、活字、铅字等印刷所必需的设备,请刻工、印刷工,还有写字好的字匠、饱读诗书的秀才。一大堆的事情,都是王振忙前忙后,一点点把事情给办下来了。
忙完这一切,王振来请示赵辉。
“爷,给咱报纸起个名字?”
赵辉想了想,官府的叫邸报、塘报,这面向百姓的便叫“民报”好了。
王振将创刊号的第一份样稿呈给赵辉审阅。经过王振的调查发现,赵辉这个民报,不仅不是大明第一份报纸,也不是第一份民报。民间早在宋朝就有民间小报了,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依旧存在,只是在京师没有人敢干而已。
因此,民报秉承赵辉的三个指导精神,一是不议论国事,二是专注民间之事,三是导人向善,弘扬正确的大明王朝价值观。
赵辉打开报纸一看就笑了,这报纸简直就是一明朝版的花边报纸。
头条就讲的是一个钱神的故事。
说是在广东韶州府仁化县有一户农家生了个小孩,出生的当晚,房顶瓦片上就开始滚落铜钱,家人收拢后,得钱三贯,喜不自胜。
有邻居听闻后,纷纷想来一睹,有邻居抱这个小孩的时候,襁褓里都会掉出来钱币,或多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