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古风不只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是先辈生活智慧、精神寄托。我们社团就从日常点滴寻古风、学古风。”苏瑶微笑着,拿出一套古朴茶具,演示起茶道。
在她指导下,学生们学着泡茶、品茶,从洗茶的轻柔、注水的缓急,感受古人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书法课上,大家挥毫泼墨,横竖撇捺间领略汉字风骨;汉服制作课,裁剪、刺绣,一针一线缝出古韵华裳。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沉浸其中,逐渐褪去浮躁,气质愈发沉稳。
然而,并非事事顺遂。学校期末考核看重成绩排名,部分家长担心社团影响孩子学习,联名要求解散。苏瑶听闻,心急如焚。她找到校长,恳切陈情:“校长,社团虽不直接提分,但培养的专注、审美、文化底蕴,对孩子长远有益。我们可以调整时间,不耽误学业。”校长沉思片刻,点头答应给社团一次机会。
苏瑶回社团后,与成员商议,优化活动安排,制定学习互助计划,确保成员成绩不掉队。期末考试后,社团成员不仅文化成绩稳定,艺术、人文素养科目还名列前茅。家长们看到成果,转变态度,转而支持社团发展,古风传承在校内扎稳根基。
第四章:古迹援手
城市另一边,古老的碑林博物馆陷入困境。因资金短缺,馆舍年久失修,珍贵碑刻受风化侵蚀,字迹模糊,游客也日益稀少。馆长四处奔走求助无果,听闻苏瑶事迹,抱着最后希望前来拜访。
苏瑶踏入碑林,看着那些承载历史的石碑,心疼不已。她轻抚碑面,掌心印记颤动,似与古迹共鸣。“馆长,我定尽力相助。”苏瑶许下诺言。
小主,
她发动社团力量,线上线下宣传碑林困境,举办“为碑林发声”公益音乐会。音乐会上,苏瑶独奏《流水》,琴音潺潺,仿若清泉润石,唤起人们对古迹的珍视。同时,阿宇带着古建修复团队义务勘察,制定修复方案;晓萱绘制精美的碑林宣传画,吸引游客;浩然查阅古籍,为每块石碑编写详细故事。
众人努力下,社会关注升温,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民众捐款纷纷而来。资金到位,修复工程启动。苏瑶常去现场,用琴音陪伴工人劳作。在《阳关三叠》的悠扬琴音中,工人精心修复碑刻,模糊字迹重焕生机。修复后的碑林重新开放,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惊叹于古人书法魅力,也为这场守护行动点赞。
第五章:危机再临
就在苏瑶为守护成果欣慰时,新危机悄然降临。一股神秘的黑暗力量,嫉妒古风复苏,妄图再次将世界拖入文化荒芜。它悄然潜入城市,侵蚀人们心灵,让部分人对传统文化再度漠视,一些刚修复的古迹莫名受损,琴音在某些角落也被杂音干扰,失去净化力量。
苏瑶在梦中得到警示,醒来后,掌心印记光芒黯淡,古琴也发出阵阵低鸣。她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硬仗。她召集伙伴,四处探寻黑暗源头。在城市废弃工厂,他们发现诡异能量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