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各人反应

天幕多在傍晚开启,寻常是不打扰大家的生活的。

但是来自各地的奏章和要文,都是需要嬴政亲自批复的,他自然是不愿松懈。现在天幕歇了,他自然是回到了殿内,拿着竹简完成今日的政事。

扶苏思索片刻,微微迟疑,道:“儿臣认为,《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诗,既描绘了盛唐的概况,也体现了民生之多艰。”

嬴政闻言,放下手中竹简,注视着扶苏,缓声问道:“何出此言?”

扶苏躬身答道:“《长恨歌》虽表面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爱情,实则暗讽玄宗重色轻国,以致安史之乱,民不聊生。而《琵琶行》则通过琵琶女之遭遇,既是感慨自己的失意,也影射了当时中唐生活的不安。此二首诗,也是警世之作。”

嬴政沉默片刻,缓缓道:“你能如此解读,也算有所长进。”

扶苏抬头,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得了父亲一句夸赞,他很是高兴。

嬴政看了他一会,又断断续续问了几个问题,待扶苏全部回答后,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是如何看待秦朝的呢?”

秦朝没能长久存在,这是早就知道了的,甚至秦朝在后世的名声也不怎么好,到目前为止,也就一个李白有提到秦,甚至也是为了规劝当时的皇帝不要像他那样迷信仙神之事。

扶苏自然也知道这些,但他在前面的问答中渐渐摒弃犹豫,目光坚定,朗声道:“儿臣以为,秦朝的创立开历史之先河,功业盖苍穹,彪炳千古,现今得了天幕的启示,更是应该裨补缺漏,好让我朝长治久安,世代绵延。”

嬴政看了他一会,道:“你有心了。”

说完,轻轻挥退了他。看着扶苏身姿挺拔的背影,嬴政眸中闪过一丝复杂。

秦朝的问题,他不是不知道,但都需要时间去整合治理,而他最缺的,也就是时间。他想去泰山封禅,也是想要民生安定一些。六国余孽尚在,秦朝现在的安稳,也是他现在强压下来的。扶苏,现在还做不到他的程度,所以他一直加快速度,想要完成他的想法,好让秦朝交给下一代手上时能够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