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范仲淹并不这样觉得,他据理力争,申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和事他是不会去做的,只要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他必定秉公直言,哪怕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当然,他的一生也都在践行着他的这句话。】
看到这里的诸多朝臣,也是心情各异。
有人觉得范仲淹此言此举过于天真轻率,但也有人觉得他这样做才是对的。
只是经受了多年的官场的洗礼,哪怕之前立言立志再多认真,也很难保证自己从一而终。他们看着玉不识最后的话,对范仲淹坚守的大义,才更为认同。
——也只有他这样做了,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不然这也只是一句空话、大话,这些好听的话又谁不会说呢?
对于后世人来说,范仲淹的这些话几乎就是他后来人生的真实写照。
像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极好的——
欧阳修作为和范仲淹关系最近的人之一,会给范仲淹说好话并不例外,他是这样说的:“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而作为给王安石变法投石问路的前辈,王安石也给了予范仲淹极高的评价,称其为“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还有苏轼,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曾这样写道:“范文正公,天下伟人也。其忠义之气,填塞天地,直与日月争光。”
甚至是司马光,他很多时候是以阻挠王安石变法的政敌身份出场,但他在《资治通鉴》中提到范仲淹时,也是多有赞誉:“有志之士,忧国忧民,实乃社稷之臣。”
从这些评价中,就知道,范仲淹于道德上并无多少可指摘的,他确实是认准了理,便勤勤恳恳去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