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王朝败家子-13-隋炀帝杨广

朱棣缩了缩脖子,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父皇和大哥的血脉压制。

但他在这里感慨,殊不知他这样的特殊待遇也是其他兄弟们深深羡慕的。

有父皇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在,他们或许免不了会有些不可言说的小心思,但从来也只敢想想,做多做点小动作,比如延迟就藩的时间,但真的要让他们动手,那还是不敢的。

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他们这样的磨蹭和其他小动作,也只是为了得到一些他们、尤其是来自父皇的关注,好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

所以朱棣这看似很惨、背着来自后世的锅的经历,他们其实也很是眼红。

——后世的你都做到皇帝的位置上了,现在挨一下打怎么了?

朱棣显然也感受到了身后来自兄弟们的凝视,忙不迭地说着:“别看我了,天女还在讲呢!”

他其实也有点懵,明明天女讲的就是杨广,为什么就会扯到他的身上,仅仅只是她提到的那一句话?

朱元璋看了朱棣看似镇定实则有些懵的表情,在心里哼哼,杨广什么情况他们都知道,但关于“明成祖朱棣”的消息可是不知道的啊,不关注这些关注什么呢?

【但杨广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的,他的政绩也是有的——

首先就是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

说到这里,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

科举其实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着的特点。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科举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影响深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隋朝以前的朝代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而从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后世也逐渐形成了规范,有着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级别——这里其实已经是发展到了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