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珂一行人先是买了糖和布,才随着柴六去镇上的书肆——集贤堂。
这集贤堂虽然在读书人中名声挺响,可主人却是位爱好风雅之人,因此书肆也不处闹市之中,却在安平镇西侧宁水河边。
虽安平镇不大,一行人还是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书肆。
“柴六叔,你怎么知道书肆在哪里?”常玉琢不解地问道。
“安平镇上,有什么是柴六叔不知道的呢?”柴六并不正面回答。
常玉琢想了想,似乎觉得说得颇有道理,也就不再继续追问。
进到店里,掌柜倒是客气,看出柴六乃读书人,于是上前作揖问道:“这位公子,不知道要些什么?”
“我想要些最基础的经史子集,给小孩子启蒙用的。”柴六回答。
说到小孩子的时候,常玉珂发现柴六的眼神还似有似无地瞟到陈琼英。
恍然记起,上次柴六称呼娘亲小姑娘来着,还非要塞红包。
常玉珂又去看陈琼英,就见陈琼英似乎害羞地低了头。
“公子,你这边请。”掌柜指了好几本书,包括《三字经》、《幼学故事琼林》、《弟子规》、《千字文》等,说道,“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启蒙书籍。”
柴六点头表示了解:“嗯,这几本就行了,劳烦掌柜替我们包起来。”
掌柜也不疑惑为什么一下要这么多,自然都是按照要求包好。
要知道,这时书本可不是什么便宜东西!
“柴六叔,是不是还得买些笔墨纸砚什么的?”常玉珂在一旁提醒。
“那是自然,小珂珂真是考虑周到。”柴六又是一番细细查看,挑选了几种不同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