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达康端坐在办公室内,正专心致志地翻阅着《江省日报》。
在那个年代,报纸无疑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尤其是对于像《江省日报》这样的官方权威报纸,更是每一位江省官员案头必备的读物。
它不仅承载着上级的政策导向与指示精神,还全面反映了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与发展动态。
对于李达康这样的地方主政者来说,《江省日报》更是他决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与依据。
突然,一篇题为《加快建设“菜篮子”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文章吸引了李达康的注意。
他细细品读起来,文章深刻剖析了当前江省在农产品自给自足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上的紧张局势,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文章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尽如人意,已经严重制约了江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因此,亟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力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以确保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与丰富多样。
读完这篇文章,李达康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他回想起之前在石溪村养殖场调研时,大量牲畜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当时,他就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甚至萌生了在官田乡建设一个蔬菜基地,将这些牲畜粪便变废为宝的想法。
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找人去深入调研和摸底。
没想到,今天竟然在《江省日报》上看到了这篇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文章。
这让他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他在官田乡建设蔬菜基地的决心。
一旦这个蔬菜基地建成,不仅能够积极响应上级的政策号召,还能够为官田乡的群众开辟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想到这里,李达康毫不犹豫地拨通了郭明先的电话。
郭明先接到李达康的电话后,显得非常高兴,连声问道:“达康啊,今天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最近工作还顺利吧?”。
李达康微笑着回答道:“一切安好,郭爷爷。我是有件事想请您帮忙的”。
“什么事?说说看,看看我这个老头子能不能帮上忙”。
郭明先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