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魏秦之争

众人一番商议,你来我往,各抒己见,直至东方既白,曙光初现,才各自散去,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揣着对魏国未来的期望与忐忑。

……

次日,魏王宫议事殿内,气氛依旧压抑沉闷,仿若能让人窒息。公叔痤将精心拟定的“合纵”计划呈于魏王,魏王双手接过竹简,手指微微颤抖,那竹简似有千钧之重。他的心中对秦国的恐惧仍如阴霾笼罩,挥之不去,可望着公叔痤那坚定而期盼的眼神,他明白,这或许是魏国唯一的求生之路。他深吸一口气,仿若要将那沉重的压力一并吸入肺腑,扫视众臣,缓缓开口:“众卿家,如今秦国欺我太甚,寡人决定采纳公叔痤之策,即刻重新整顿军备,秣马厉兵;同时,选派能言善辩、机智果敢之士出使各国,全力寻求联合。我魏国上下,务必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准备迎接这前所未有的挑战!”

众臣齐声领命,虽神色各异,或坚毅,或忧虑,或忐忑,但都深知,魏国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退无可退。老将庞涓上前一步,抱拳道:“大王,末将承蒙厚恩,却兵败辱国,罪该万死。今愿戴罪立功,在整军备战之事上竭尽所能,赴汤蹈火,定让我魏军重振雄风,扬我国威!”魏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庞将军既有此心,寡人甚慰,一切便依计行事吧。望诸卿各司其职,莫负寡人所托。”

……

一时间,魏国各地仿若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迅速忙碌起来。使者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国;士兵们重新集结,在校场上挥汗如雨,喊杀声震天,刀枪剑戟的碰撞声不绝于耳,仿若在向世人宣告魏国的不屈与抗争;百姓们也被广泛动员起来,或为军队赶制军备,或为前线筹备粮草,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而忙碌的气息,人人都为了魏国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汹涌。一些贵族和将领,眼见秦国崛起,心生怯意,仿若惊弓之鸟,暗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私通秦国,偷偷传递魏国的情报,妄图在这乱世之中为自己谋得一条后路,全然不顾家国大义,将个人私利置于国家危亡之上。在一座隐秘的府邸内,烛火昏暗,一名魏国将军正与秦国密使低声交谈,那将军满脸谄媚:“秦国若能保我荣华富贵,日后定有厚报,我自当为秦效力,这魏国嘛,气数已尽,何必陪葬……”密使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仿若看着跳梁小丑般轻蔑:“将军果然明智,待我大秦一统天下,将军必有享不尽的荣华,只望将军莫要食言。”

……

远在秦国咸阳,秦献公与商鞅等人也很快得到了魏国的动向。密室内,烛光摇曳,光影斑驳,秦献公眉头紧锁,仿若能夹死苍蝇,目光冷峻如霜:“魏国这‘合纵’之举,不可小觑,诸位有何高见?”商鞅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神色凝重:“大王,魏国此举,意在抱团求生,抗衡我国。当下,我国当快马加鞭,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增强实力,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外交上,可遣能言善辩之士,离间魏与他国关系,分化其联盟,令其内部生乱;军事上,加强边境防御,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商君书》有云:‘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咱们需内外兼修,方可破敌。”

秦献公微微点头,仿若认可了商鞅的谋略:“爱卿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务必万无一失。”商鞅领命而去,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仿若一位弈棋高手,在心中推演着每一步棋的走法。他深知,魏国此番联合,若真成气候,秦国必将面临巨大挑战,必须未雨绸缪,各个击破,方可保秦国之霸业无虞。

……

魏王心绪烦闷,仿若心头压着一块巨石,独自在王宫花园中徘徊。园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本是赏心悦目之景,可他却无心欣赏,仿若这世间的美好都与他绝缘。公叔痤寻来,轻声道:“大王,在此忧心忡忡,莫如多想想联合大计。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咱们坚定信念,必能寻得生机。”魏王停下脚步,看向公叔痤,仿若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你说,这联合各国,真能成功吗?我魏国真能扭转乾坤,重现昔日辉煌?”公叔痤目光坚定,望向远方,仿若看到了魏国未来的曙光:“大王,只要魏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必能成功。秦国虽强,却四面树敌,腹背受敌,我等有机可乘。《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咱们只需勇往直前,定能破局。”魏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仿若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微微点头:“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