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紫花杜鹃

百草经 半个厨子 1616 字 5天前

紫花杜鹃的种子非常细小,在进行种子繁殖时,首先要准备好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如腐叶土、泥炭土等。将土壤消毒后装入育苗容器中,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无需覆土或仅覆盖一层极薄的细土,以保持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以保持湿度和温度,温度控制在20 - 25℃左右,大约1 - 2周后种子即可发芽。发芽后逐渐揭开薄膜,进行适当的光照和通风管理。

5.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紫花杜鹃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在春季或秋季,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长度为8 - 10厘米,去除下部叶片,保留顶部2 - 3片叶子。将插穗基部剪成斜口,用生根粉溶液浸泡处理后,插入消毒后的扦插基质中,基质可选用珍珠岩、蛭石或二者混合。保持基质湿润,温度控制在18 - 22℃,相对湿度在80% - 90%,大约1 - 2个月即可生根。

5.3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可选择生长健壮的毛鹃等作为砧木,在春季进行枝接或在生长季节进行腹接。选取紫花杜鹃的健壮枝条作为接穗,接穗长度一般为5 - 7厘米,带有2 - 3个芽。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用塑料薄膜包扎好接口。嫁接后要注意保湿和遮荫,待接穗成活后逐渐去除包扎物和进行正常管理。

六、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紫花杜鹃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根腐病等。叶斑病和褐斑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为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清除病叶。发病初期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

根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积水、透气性差等原因导致,发病时根部腐烂,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死亡。防治方法是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避免积水。发现病株时,及时将其挖出,切除腐烂部分,用杀菌剂消毒后重新栽种在新的土壤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6.2 虫害防治

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冠网蝽等。红蜘蛛多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可喷洒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 - 15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主要聚集在嫩梢、花蕾等部位,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生长受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冠网蝽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背面有黑色排泄物。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七、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