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君臣议政,共商科举
时间:紧接着,讨论科举相关细节时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宣布设科举,旨在录取“怀材抱德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的“全材”。众爱卿,如何才能确保选拔出这样的人才?
刘伯温:陛下,科举考试内容至关重要。经义可考察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这是修身治国的根本;策论能检验他们对时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诗赋则展现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才华。在阅卷过程中,要选拔那些真正有见解、有才华的试卷。
李善长:陛下,除了考试内容,考官的选拔也不容忽视。要挑选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官员担任考官,他们能够公正地评判试卷,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可设立严格的考官考核制度,若考官失职,予以处罚。
朱元璋:丞相所言极是。吏部尚书,要精心挑选考官,确保他们能胜任此重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吏部尚书(出列,跪地领命):臣遵旨!臣定会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员担任考官,为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户部尚书:陛下,科举考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臣建议,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科举经费,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家境贫寒的考生,可给予一定的资助,让他们能够安心参加考试。
朱元璋:准奏。科举关乎国家未来,不可因经费问题而有所延误。要确保每一位有才华的学子都能有机会参加考试。
第三幕:外事之议,番邦求贤
时间:稍后,讨论科举对外事宜时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此时,太监高声通报。
太监:陛下,高丽使者、安南使者求见。
朱元璋:宣他们进来。
(高丽使者、安南使者进入大殿,行礼后)
高丽使者:陛下,听闻大明开科取士,且允许我国士子参加,我高丽国王十分欣喜。特遣臣前来,了解科举考试的详细情况,以便我国士子做好准备。
朱元璋(微笑着说):高丽乃我大明友好邻邦,欢迎贵国士子参加科举。礼部尚书,你向使者详细介绍一下科举考试的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