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这番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一直思索的某个念头。
诺达的汴京城,却没有一个可以在晚上看病的药堂,这像话吗?
如果,她要想留住千金堂那帮学徒,自然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可以媲美千金堂的平台。
而千金堂在汴京已经声名显赫,要想闯出名声必然要另辟蹊径。
那夜间急诊就是最好的方式。
这时,老中医话锋一转,说起了之前听闻的繁塔事件,“仲大夫,你知道繁塔事件里提到的住院部吧?我觉得这做法真是太好了,病人能在里面得到妥善的照料,病情也能好得更快。”
仲卿舟一愣,随即想到对方也是行业中人,知道住院部也不奇怪。
“陈老先生如此看重住院部?那你觉得那玩意儿有没有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仲卿舟都在想这个问题。
在这古代,穷人看不起病,更谈不上住院。富人有下人照顾,估计也不愿住院。
那么她要是在这古代搞一个类似于现代医院那样的管理是否有前途?
陈老闻言,微微眯起眼睛,手轻轻抚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仲大夫,依我看,这住院部是极有市场竞争力的。虽说穷人平日里温饱都成问题,看似住不起院,但遇上急重症,他们也急需一个能安心治病的地方。咱们行医之人,本就应以救死扶伤为首要,不能总想着从他们身上赚钱。”
仲卿舟有点吃惊,随后又自嘲的笑了笑。
是啊,当初她在选择行医时,可没想到一切向钱看。
怎么来到这古代,反而变了呢。
陈老见仲卿舟未反驳,欣慰的点了点头,喝了口茶,接着道:“咱们可以针对穷人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减免部分费用,或者以工代医,让他们在身体恢复后,通过为药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偿还医药费用。这样既能帮他们解决病痛,也能让他们保有尊严。”
呃。
仲卿舟一惊,这不就是现代很多福利机构在做的事情吗?
没想到这老先生如此有远见。
“而对于富人来说,固然家中有下人照料,可术业有专攻,下人终究不是专业的医护之人。若住院部能提供更为周全、专业的医疗护理,解决他们的病痛,他们想必也愿意为此付钱。再者,富贵人家难免有个急症重症,有时候家中的环境并不利于治疗和调养,住院部的存在便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仲卿舟听着陈老先生的分析,不住点头,心中的疑惑渐渐消散,思路也愈发清晰起来。
她感激地说道:“陈老先生,今日与您一番交谈,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若日后药堂能顺利开办起来,还望您不吝赐教。”
陈老摆摆手,笑道:“仲大夫客气了,咱们都是医者,为的就是救死扶伤。若能看到你将这事儿做成,我也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