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梁山进军工商业 吴用发展新技术

吴用最关心的还是凌振所主持的火器开发所。吴用虽然不懂技术,但可以提供方向。吴用道:“凌振兄弟,你可以尝试将大炮变小,小到可以拿在手里发射。”

凌振听了,有些蒙圈,但还是表示自己会努力。

侯健负责纺织厂,精工细做,工艺极佳。吴用给侯健请来几个木匠道:“侯健,兄弟,我们需要的不是精工细作。需要快,提高纺织效率。我给你找来一些木匠,你们一起改造纺纱、织布机器。比如说想个办法让这个梭子快速在左右两边穿行。不需要人力一根一根的穿。”

众人听了不知所云。吴用拿起梭子做出一个飞快穿过的手势道:“将这两边固定上两个架子,组成一个器械。只要一摁机关,这个梭子就能在两边快速穿梭。算了,你们自己研究,我也就知道这么多。”

陶宗旺负责制造房屋,大宋的房屋虽然都是木质结构,但早就已经出现了三合土,是用石灰石、粘土、细沙组成,但坚固性一般。吴用便让陶宗旺将石灰石与粘土煅烧以后加水使用,粘度大增。配合红砖建房,结实耐用。在煅烧三合土中掺杂石块、钢铁便可做屋顶,能承受千斤重量。

吴用又将山东境内着名的铁匠、工匠、木匠一起重金请来。让铁匠打了一把铁壶。加水在火炉上烧开,蒸汽冲出壶嘴奔腾而出,将挡在壶嘴的木头冲来。让众匠人反复观看。

看了一日,吴用道:“铁壶里喷出的蒸汽可以将木板推开,那它能不能推动车轮前进?能不能推动纺车运转?”

众工匠听了都哈哈大笑,以为痴心妄想。只有一个人道:“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吴用连忙问:“阁下尊姓大名?”

那人道:“草民乃是鲁班术传人鲁十七。”

吴用道:“这个工具就由你负责建造。若是造成了,赏黄金千两,并且让朝廷给你封侯。”

众工匠听了都不可置信道:“工匠还能封侯?你忽悠我们。”

吴用道:“吴某说到做到,前提是你们能做出来。”

从来不缺好的工匠,缺的是好的创意和实现创意的土壤。有了吴用的“创意”,各种新技术慢慢孕育出来。

为了培养工匠,吴用在梁山泊建立工匠学堂,以沈括的《梦溪笔谈》为教材。学堂毕业就能得到梁山泊工厂的认可,领取高工钱。

又建立“格物钻研院”,专门研究算数、天文、光、热、力、声。凡是有新的发现。不仅有重金奖励,而且在全国宣传,载入史册。

消息传来,整个大宋,以及周边国家的优秀工匠纷纷投梁山府而来。工匠、商贾多了自然要吃喝玩乐。

孙二娘与顾大嫂的酒店连锁就蓬勃发展起来。首先不准打骂顾客。第二要采取标准化经营,每个细节都要明文规定。并且从四川、湖广、江浙请来高档厨子,进行料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还得发展封建社会的精华:娼门。这个梁山好汉不在行。但云天彪的夫人庞春梅可是其中翘楚,不仅建立了梁山地区最大的青楼,还将自己的三个好姐妹李桂姐、李娇儿、李瓶儿。请到梁山泊培训新人。

这三李都是西门庆府里的老人,后来都跟了花子虚。花子虚仓皇出逃,没来得及带她们跑,被朝廷抄了家,卖到教坊司里重操旧业。

庞春梅念及往日姐妹的份上,拉他们一把,如今都成了管事妈妈。不过在梁山府干这个行业有个规矩,就是不能强迫女子。如果被发现,立刻杖毙!

云天彪看他夫人,又温柔体贴,又柔情似水,又会赚钱。一股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梁山泊再不是当初那个匪窝,如今无数建筑拔地而起。各种工厂应运而生。湖泊两岸遍布酒肆与码头。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最先取得技术进步的水泥与红砖,远销全国各地。创造了大量的利润。辽国人用进口大宋的水泥加固了城墙,导致女真人迟迟攻不破幽州城。军中感染天花,不得不撤军休整。

侯健改进了梭子,虽然不似吴用想象中的那样灵敏。却也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制作的衣服物美价廉,受到平民百姓的追捧。

梁山泊的纸张、陶瓷也是远销海内外。梁山泊的高粱酒,经过多道蒸馏,清香纯正。成为北方人的最爱。就连看不起汉人的女真人都赞不绝口。

永庆公主每日穿梭于梁山的各个角落。工匠们亲切的叫她“我们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