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的日子就是这样,不忙的时候可以整天闲在家里喝茶,一忙起来,就忙到脚不沾地。
刚刚接待完李百药,又要去接待从江南过来的陆氏当家人。
当然,忙碌的并不只是柳叶自己。
除了竹叶轩麾下的员工之外,长安县也因为登科楼五家会馆开业的事情忙碌了起来。
“县尊大人,大喜事,大喜事啊!”
原本执掌长安县兵事的县尉韩平,今天也干起了主簿的活计。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长安县官邸的后堂。
县令左奎正眯着眼睛,翻阅这几个月以来的治安情况。
“何事?”
韩平满脸的喜色。
“仅仅是一个上午,登科楼促成了十几笔大交易,最大的一笔足有十几万贯!”
“多少?!”
左奎猛地站起来,语调都拔高了不少。
“最大的一笔有十六万贯,最小的一笔也上万贯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柳大东家请咱们在几座会馆里安排的税吏,已经拿到了誊抄后的契约,只要回到衙门存档,最多两个月,这笔税收就能进入长安县的账目!”
韩平兴奋的一个劲搓手。
大唐的地方官考核十分简单,只有三个指标而已,除了人口的增长,粮食的产出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税收!
根据《武德律》规定的属地赋税原则,不管是哪里来的商人,只要是在长安县促成的交易,那么就需要在本地,也就是在长安县缴税。
商贾采用的是‘十一税制’,也就是每十文钱的利润,就要缴纳一文钱的税款。
登科楼一上午促成的交易,少说也有七八十万贯,虽然在具体的生意过程中必定会有损耗,但三四万贯的赋税,是铁定能入账的!
对于长安县衙来说,简直是一场泼天富贵!
“我的老天爷啊!”
心中暗暗盘算片刻,左奎的眼珠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