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乐见其成

重回1986小山村 文琳 2315 字 4个月前

高繁茂粗犷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晓明,也给咱家拍一张吧!我会给钱的!"他随即大声唤家人过来准备上镜。

高繁茂是高晓明堂叔,他也深知这个价位并不低,所以愿意付费。

但这钱对于高晓明来说是无需接受的。

他大方地道:"自家亲戚还需要分什么钱?婶婶叔叔,你们慢慢来,去换身好衣服,梳梳头吧!"

在423号房子里,高繁茂的家庭成员们都忙乱地穿着外出做工的衣服,显得非常匆忙,于是高晓明热心地提了一句。"是啊,对,我得换身衣服才行!”高婶迅速跑回家中,她作为女性,依然很注重仪容。

他的两个儿子也急忙回家换衣服,唯有高繁茂咧着嘴笑着说:“女人就是爱事儿,穿什么衣服重要?反正过会儿还要下田的。”显然,他对换衣并不在意,仍然保持着 上身,只穿一条打了补丁的长裤,这让高晓明观察到一种质朴真实的场景。

他并未强硬劝说他们,而是寻找一处风景与光影适宜的地方,为细婆婆一家按下快门。

但在高繁茂提出要求之后,村民们纷纷出声请求。

最先向高晓明寻求摄影的是和他们家族有些联系的人们。

在高家村,大部分人都彼此沾亲带故,接受一个就意味着无法婉拒其他人,这样会影响大家的口碑。

原本打算多多给细婆婆一家拍摄的高晓明,此刻也只好作出调整,只为他们单独拍了两张:一张是细婆婆的特写,另一张是他们的全家福。

拍完细婆婆之后,罗小华立刻拉住高晓明到自己家里,抱怨道:“你昨晚怎么说也不说要照相啊,连我们自家人也没事先准备!”高晓明解释:“原打算过一会儿上梁时一起照。”

罗晓华听到这话,心中不满稍稍缓和,又补充道:“先在我们家里拍一张嘛,我爸说过如果明年风调雨顺,年后就要盖新房了。

老房子以后怕是看不到啰!”就连高远也点头同意先照,因为他本来就是要浇田,而且浇完后还需要进城办事,没工夫特意换衣。

高晓明建议高奶奶坐在凳子上,他将镜头对准老人说:“奶奶,我要为你单独拍一张!”高奶奶还是头一回拍照,紧张得全身绷直,高晓明耐心地帮她调整姿势,并讲些趣话逗她开心,这才使她稍微放松一些。

定格在相机中的画面是温暖的晨曦洒落庭院中,高奶奶挽起髻发,银簪点缀,安详坐在竹椅上,显得祥和平静。

随着一次次按动快门,终于,“卡嚓”声响起,第一卷胶片的拍摄已满。

还剩少许相隔较远的人们没能参与其中,高晓明遗憾地解释:“没胶片了,暂时照不了了,各位散了吧,等有机会咱们再照。”这番话语使围观看热闹的人都意犹未尽,一一散去。

已照过相的人都欣喜无比,没被拍摄的人虽然有些失落,却也并无太多不满,毕竟高晓明是按照亲疏关系来排列拍摄顺序,而胶片最多仅能留下36张。

大多数人家都被安排以全家福形式出现,唯独留给细婆婆和高奶奶独照的权利,这是因为两位老人家上了年纪,需要预留下遗像,百年之后放大挂在丧葬场所。

在很久以前,由于没有拍照的技术,长辈们的样子很多时候无法为后代传承。

而现在有了摄影术,许多人会预先准备好一张照片,用以后世子孙的缅怀。

到了后来的时代,甚至出现了一个新技术,即在瓷器上直接打印照片,以此长久保存。

由于稍有延误,众人直至8点30分才离开村庄。

高晓明驾驶,许小美坐在副驾驶席,其他成员拥挤在皮卡车厢内。

站立并非稳妥选择,大家拿了小板凳坐下,伴着车身摇摆以及途中的微风驶向县城。

一家人这次全都来了,尽管一开始高奶奶表示不参与,但高远见到此尽孝心,特地拿了一把竹椅给高奶奶,上面还铺着陈旧棉絮的垫子减缓颠簸。

原计划让高奶奶乘坐副驾驶,但奶奶深深享受儿子的体贴,在高远见和高晓明的帮助下一步步安稳登车。

一抵达县城,便直接驶向新屋工地。

包工头及其同伴已早早在那里等待,看见主人抵达,迅速聚拢。

许小美协助卸下车里的瓜子、花生和糖果,高晓明则转向包工头道:“稍等一下,我这就去买胶片!”他懊悔未早点买双份,好在其所在的照相馆就在附近,很快买到一卷新胶卷。

等他返回,包工头已吩咐通知高建设。

随后,高建设和赵丽梅两人分别骑自行车过来,互相问好一番。

“时辰已至,是否可以开始了?”包工头问,他认为按吉利时间做事会有好运。

“对,开始吧!”得到同意,随着高晓明的一句话,立梁仪式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