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战争,百姓被迫逃荒,而只有银子等才是最容易藏匿和带走的,这就给了他们安全。
又或者是苦日子过惯了、财不外露等等因素的影响。
穷苦百姓有了银子之后不是去消费,而是第一时间找地方藏起来。
否则也不会出现明明开采了数亿两白银,而市面上依旧流通不起来了。
如袁可立所说只是一年两千万两的投入,百姓只会存起来,只有等到百姓手中银子真的多起来,诸如能有个十余两的时候。
或者大明盛世真正降临的时候,百姓们才会将银子拿出来消费。
如果按照这个推算,那至少需要三五亿两银子持续输入,才能彻底的激活。
江淮运河这种大事儿不动则已,一动就要一鼓作气,否则修修停停的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半途而废。
能不能晚几年等银子凑够了再修?
当然不行,因为江淮运河事关商事的全面推动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的发展,三省联动进而带动周边诸省。
可以说是事关大明繁华、大明盛世的一个标准之一。
商事不推动起来哪来的商税?没有商税怎么修建浩大的江淮运河?运河不开通,商事怎么推动?
怎么看这都是个无解的问题,勤俭节约的好事儿变成了‘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