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老朱深邃的眼眸中。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徐达和李文忠,语气淡然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沉重:“你们说的这些,咱其实早就注意到了。”
徐达微微低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纹路早已被他摸得光滑。
李文忠则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焦虑。
他们都知道,陆军的不平之气早已如暗流涌动,难以平息。
回想起三年前蒙古铁骑南下时的情景,徐达的脑海中浮现出那场惨烈的国战:陆军将士们前赴后继,奔赴前线边关,浴血搏杀,坚持了两三年之久,才终于抵御住了蒙古的汹涌大军。
那些日子里,战鼓震天,刀光剑影,鲜血染红了边关的土地。
而水师呢?他们的危险远不及陆军,却靠着东海贸易、倭国资源区与海洋资源,赚得盆满钵满。
徐达的拳头微微握紧,指节发白。
他想起那些水师将士,每次出海捕杀鲸鱼,一旦成功,每人至少能赚到一百两银子的外快。而陆军这边,即便是卫指挥使的正常俸禄,即便朝廷将官员俸禄翻了好几倍,一个月也不过才十两银子!
差距如此悬殊,怎能不让人心生不平?
老朱的目光扫过二人,心中早已明了他们的心思。
徐达和李文忠能够隐忍到现在,直到美洲利益摆在面前,手下的将士们终于按捺不住,纷纷闹了起来,他们才不得不前来汇报。
老朱心中其实早已欣慰,毕竟这些将领们并非一味抱怨,而是为了大局着想。
陆军与水师的待遇差距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李善长、刘伯温这些老臣也曾多次提及,但当时正值国战期间,老朱即便有心改革,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一拖再拖。
直到国战结束,老朱才提高了陆军将士的赏赐与抚恤,数额是先前的好几倍。
然而,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深知,这种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若不彻底消除这个隐患,迟早会成为大明王朝的致命伤,甚至动摇江山社稷!
想到这里,老朱从御桌的匣子里取出一封奏章,递给徐达:“都看看吧,这是文和上的奏章,针对此事给出的建议。”
鎏金火漆在暮色中泛着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