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绝不允许布尔什维克人建立桥头堡阵地,他们要动用一切手段将登岸的布尔什维克尽数杀死。
在这样猛烈的炮击之中,尽管是钢筋铁骨也无法承受,钱乐命令坦克后退,退到河滩上躲开炮击。
坦克可以退,但是阵地上的布尔什维克士兵却不能退。
并且后方乘坐步兵战车或是划船过河的布尔什维克士兵又一头扎进了炮火之中。
三个小时过去,当天边开始出现微光的时候,步兵战车不再冒险过河。
不知牺牲了多少的老百姓和工兵,第62集团军在天亮之前在伏尔加河上奇迹地搭起了一座浮桥。
有2000多名士兵通过这座浮桥到了对岸!
由于浮桥的承载力有限,无法供坦克通行,尽管后方的坦克兵已经准备就绪,但是也只能干看着。
在拂晓时分,陆航的团团长贾青山亲自带领三架武装直升机超低空飞行,越过了双方交战最激烈的区域,一头扎进了残垣断壁中间。
根据后方的指引,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150毫米榴弹炮阵地。
三架武装直升机将所搭载的70毫米***全部倾泻在这个榴弹炮阵地上。
第三帝国的炮兵没有想到敌人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防空阵地还没有反应过来,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就已经被炸成了废铜烂铁。
打掉这个阵地之后,武装直升机在废墟里绕了一大圈,有惊无险的返航。
这个阵地哑火之后,浮桥方向的压力顿时就小了不少。
借着这个机会,崔可夫又指挥一千余人过河。
但是只过了20分钟,密集的炮弹又朝这个方向落下来。
上万的工兵和民众围绕这座浮桥不停地修修补补,牺牲的人数难以计数。
在上游和下游,有更多的工兵在搭建更多的浮桥。
河水汹涌,每翻起一朵浪花都能看到一个牺牲的身影。
随着天色大亮,战场的场景完全展现在眼前。
首先惊讶的是防守的日耳曼人,在他们的视野里,整个伏尔加河的河面上都被铺满了尸体、武器装备的残骸、船只的残骸、渡河的敌人,舞动的船桨,混杂在一起,几乎看不清楚。
在这些人和物的后方,不知还有多少的兵力聚集,在准备渡河。
第六集团军的司令保卢斯在接到报告之后也惊讶无比,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受到了朱可夫和约瑟夫的决心与意志。
脸上的神色不再轻松!
在天亮后约莫一个小时,天空中敌我双方战斗机的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不停有战机被击落 ,冒着黑烟的残骸坠入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
白色的降落伞下挂着双方的飞行员,有的还没有落地,便被地面的火力打成了筛子,有的摇摇晃晃的飘进了废墟和河道里。
军报的副主编、最资深的记者安桦语,站在东岸的一个小高坡上,指挥着三台摄像机,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记录下来。
如今华国摄像机使用的已经是彩色的胶卷了,记录的自然是彩色的画面。
在三台摄像机共同努力之下,既记录了飞行员跳伞,在半空中被地面火力打成筛子的特写。
同时也将整个伏尔加河两岸,将布尔什维克军民不惜一切代价攻击时的广域画面捕捉记录下。
战斗从凌晨开始,数个小时之后不仅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激烈,进入了白热化。
守军投入的兵力和装备也越来越多。
因为有无数的炮弹落入伏尔加河,无数水柱冲天而起,在爆炸冲击波的带动之下,两岸下起了暴雨。
有各种各样听不明白的口号响在耳朵旁,有的时候,震天的呼喊甚至盖过了轰隆隆的炮火。
忙碌中的安桦语来不及感慨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场景之震撼壮观,死伤之惨烈悲痛,全神贯注将所能捕捉到的画面都记录下来!
站在河岸边指挥的第62集团军司令官崔可夫已经被爆炸掀起来的河水打湿了全身,他的脸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水珠,不知道是河水还是汗水。
张国海、陈辞修和崔兴林站在距离崔可夫不远的地方,严肃又惊叹地注视着整个战场。
有牺牲的军民尸骸被河水拍打到了岸边,在浪花中起起伏伏。
但由于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战场上,并没有多余的力量去打捞尸骸,只能任由他们被河水拍打。
浮桥被空中的飞机以及榴弹炮炸断之后又修复,修复之后又被炸,如此反反复复,军民前仆后继。
空战无法分出胜负,第一波对决之后,双方的空军都伤亡惨重,大部队暂时退出了战场,零星的战斗机还在盘旋攻击。
在上午10:30的时候,第六集团军已经有6000余人到了对岸。
用血和肉守护着那个桥头堡,阵地基本成型。
但是日耳曼人的反扑也非常的猛烈。
双方不停地撕扯,无数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流失。
十一点,36架武装直升机从东岸起飞,带着雷霆之势扑向日耳曼的阵地。
一线阵地上日耳曼的防御火力在武装直升机的打击之下顿时就弱了下去。
借着这个机会,62集团军的士兵借助木船或是浮桥,如蚂蚁如蝗虫一般扑向西岸。
钱乐的第一营已经损失了三辆主战坦克,他不得已退到了河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