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多少,印刷多少份,卖不出去如何处理,数量不够要不要加印,臣等实在不知。”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朱由检也能给出答案。但是他却认识到,这是有关衙门性质的问题——
放在后世,就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区别。
让通政司这样一个九卿衙门,去做事业单位的事情,实在有些不妥。而且作为官府衙门,要增加官员编制不说,里面的官员也只会指望朝廷拨款。
这种给朝廷增加负担的事情,朱由检是不愿做的。所以他思索之后,下令道:
“成立大明通讯社,由通政司右参政兼任社长亲管。”
“通讯社设总编辑,负责内容总编。下设时政、历史、军事、文学等编辑室,负责相关内容采编。”
“内参、月刊设主编,负责把采编的内容编纂成刊物。”
“它们的正式名称,是《大明通政司内参》《大明通政司月刊》,由大明通讯社主办。”
“大明通讯社独立铸造印章,从三品铜印规格。”
这是在设立附属事业单位,吕图南一时间却不明白。他只是听到通讯社用从三品铜印,以为皇帝给通政司增加了一个从三品衙门,兴致盎然地道:
“总编辑和主编辑,是几品职位?”
“要设置多少品官?”
朱由检听得哭笑不得,解释道:
“大明通讯社是右参政兼任社长,却并不是衙门。”
“之所以用从三品铜印,是为了防止外人伪造。”
“胆敢伪造通讯社印章的,以私自铸造官印追究。”
“至于通讯社人员,是都没有品级的。”
为了防止吕图南误解,朱由检只能事无巨细安排:
“通讯社人员,从民间挑选有经验的人担任,最好要有举人、秀才功名,或者是太学生。”
“现在是前期筹办,可以让翰林院官员兼任编辑。但是所有编辑本身,都是没有品级的。”
“不过如果他们做得好,立下功勋,可以获得朝廷散官,甚至特赐元士出身,转为正式官员。”
“还有,通讯社除了总编室、主编室等编辑室外,独自设立人事处、后勤处、通讯处、商务处,里面的人员同样没有品级。”
“具体招多少人,看通讯社的需要。人员的薪酬,同样自己确定。”
“大明通讯社是商业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后要自负盈亏,不能让朝廷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