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有些好笑地看着他,说道:
“从来都是户部钱财不足,请求朕发内帑。”
“有些户部官员,朕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不专注于本职工作,只想着从朕这里拿钱。”
“以后朕就定个规矩,无论内廷向外廷借钱,还是外廷向内廷借钱,都要有明确的收支,做好借贷记录,约定还款期限。”
“而且要有利息,利率随行就市。”
郭允厚这下放心了,知道皇帝真心把内廷和外廷的钱财区分开。
同样也认识到,除了金花银可以用于戡乱救灾外,户部别想从内库掏出其它钱。
但是户部也同样不用担心皇宫突然增加的开支,例如有些皇帝想修宫殿。
想到这个,郭允厚询问道:
“若是陛下建宫殿,应该从哪里支钱?”
朱由检思索了一下,觉得三大殿那样的工程内库承担不起,遂道:
“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这样的宫殿,虽然在皇宫内,却也是朝廷所需。”
“如果需要修缮,内廷和外廷一起出钱。”
“但是后宫殿宇,还有西苑、南苑、清华园等别苑,以后由内廷出钱。”
“天坛地坛、明堂辟雍这样的建筑,则是朝廷礼仪所需,完全由外廷出钱。”
这个划分比较合理,郭允厚很是认可。
在商讨了一些具体细节后,他向皇帝请求,写成奏疏上奏。
朱由检乐得让他冲锋陷阵,也愿意给他这个功绩。遂把这件事交给他,让他和征收有产税一起办。
这种限制皇权的事情,朱由检不觉得外廷会反对。内库和外库的划分工作,很快就会展开。
考虑到这个情况,朱由检唤来内府监掌印王承恩,让他为这件事做准备。
以后内府监的财务司,要做好财务收支,真正担负起内廷户部的责任。
王承恩听到内廷的税收职能要全部移交给户部后,神情一阵扭曲。
这些税收职能,现在大部分归内府监。是内府监在外的权力来源,最让商人敬畏的权力之一。
少了这个职能后,内府监收入有损不说,外人也不会那么怕。
这让他的心中,对此很是不愿。
尤其是皇帝让户部对内廷产业征税的事情,让他很是不甘,劝谏道:
“皇爷,这天下都是皇爷的,为何要让户部征税呢?”
“再说了,征了税也要纳入内库,何不像以前一样送入内库呢?”
朱由检对他还算看重,愿意解释几句:
“纳税是对国人的基本要求,朕要以身作则,让偷税漏税之人无处容身。”
“而且,不让户部的人帮忙看着,内廷还不知道有多少钱,被蛀虫给侵吞了呢!”
“你是内府监掌印,是内廷府库的大管家,一点要以身作则,不要贪图钱财。”
小小警告了几句,王承恩脸色一白。
他虽然不算特别贪财的人,但是迎来送往,也少不了收礼。
更何况内府监现在大权在握,不知道多少商人巴结。他在担任内府监掌印短短一年后,就积累了几万两家财。
皇帝警告的话,让他心中一惊。再想到皇帝制定的赠与税,他急忙跪地请罪道:
“陛下,臣有罪,不该随意收礼。”
“臣愿将所有家财献给陛下,请求陛下赦免。”
朱由检没料到王承恩这么老实,警告了一下就要把所有家财献上来。
这让他不得不处理道:
“起来吧!”
“过往的事朕不打算多追究,也不需要补税。”
“这些钱你自己留一半,向都知监申报后多余的纳入内库。”
“宅院什么的就当朕赏赐给你的,你以后也要当内相,要有一些体面。”
对于太监贪财,朱由检早有预料。毕竟这些人连根都没有了,所想的就是权和财。
所以他才让户部向内廷产业征税,对太监加强监管。
不过这种事情,单单加强监管还不够,必须想办法把太监的贪欲遏制住,不让他们造成大危害。
若是以后因为某些太监的贪欲坏了国事,朱由检可就追悔莫及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