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冬日的早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一个八岁男孩哭得像一头受伤的狼。
高老师走了,武家的五小子武飞龙继续留在学校上学,他从没有为自家人逼走高老师而感到愧疚,反而还洋洋得意,常常向同学们炫耀武家人的厉害。
一年级换了个姓张的中年男老师,赵小禹还在当着班长,似乎一切没变。
但同学们发现,赵小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好学生了,上课听讲吊儿郎当,常常顶撞张老师,惹得张老师胖捧了他几回。
终于在一次班会上,张老师撤了他的班长职务,重新选举了金海为班长。
赵小禹也无所谓,正好无“官”一身轻,省得管那一摊子破事。
他觉得同班的那帮小屁孩实在幼稚,不屑与他们为伍,便整日混迹于几个高年级的校园痞子当中,连来之不易的红领巾也不戴了。
期末考试,金海又不出意外地考了双百,赵小禹的成绩却一落千丈,基本沦为差等生了。
张老师把他叫上讲台,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他左耳进右耳出,心中默念着:“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不看不看,王八下蛋……”
领完寒假通知书,那几个痞子朋友叫他一起去打人,他说家里有急事,一溜烟跑了。
那时那地的农村校园,学生们中间流行着一种处理恩怨的特殊方式,就是在临近放假或毕业时打一架,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
一般放假时解决小恩怨,毕业时解决大恩怨。
说是打架其实不准确,一般来说,总是势力强的一方殴打势力弱的一方,后者基本无还手之力,或者不敢还手,除了惨叫,再无任何作为。
打完之后,恩怨两清,各走各的。
等到假期结束,被打的也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再告老师了。
赵小禹原计划在放寒假时打武飞龙一顿,但考虑到他和武飞龙住在一个队,能逃脱学校的制裁,却逃不过家长的报复,何况武家的势力那么强大,便只得作罢。
赵小禹甩开胳膊向三队的方向走去,高老师的家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