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够通过正常的教育让他们步入正轨,他们父母所请的教书先生早就将他们给教育成才了。
正因为这帮纨绔二代是一帮扶不上墙的烂泥,所以对于他们的任何改造都是毫无意义的。
“爱卿,你不是想要从这帮勋贵二代之中挑选出一些可用之才,然后再来集体整训?
这个办法,早就有大臣尝试过了。
这帮二代之中,就算有一些愿意吃苦的,可这种人,永远都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一些纨绔享乐之辈。
更何况,勋贵二代之中的子女众多,挑选一个出来受苦,也会让此人心态不平衡,更加不愿意训练。
所以,这条路早就被实验过了,根本就行不通。”
崇祯帝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开始给赵平乱讲述一些整治京营的失败案例。
京营是通病,无数人想要在这个上面建功立业,为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瓦。
只可惜,京营的这帮勋贵,就像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
什么办法都用了,什么办法都没用。
“圣上,此计可行,只是缺乏一个必要的条件。”
赵平乱根据崇祯的话头,刻意的引导一下,立马让崇祯帝的兴趣上来了。
“何意?”
“大明每年科考,其中参与最多的,永远都是寒门子弟,能够考中状元的,也多是寒门子弟。
这并不是说贵胄子弟并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因为生活富足的关系,没有了努力下去的动力。
毕竟,学了,也改变不了多少,不学,照样是富贵盈门的好日子。
至于寒门子弟,则可以通过科举肉眼可见的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贫穷和苦难,往往才是让人脱离懒散和低级趣味的一剂良药。
如果通过什么手段,让这帮勋贵二代家族势力一落千丈,重新品味到了受穷、受饿的滋味。
在其最为后悔的时刻,重新给与他们一个成长的机会,这帮勋贵二代,一定会拼了命的努力。
这,就是彻底改变这帮勋贵二代的一个契机。”
赵平乱缓缓道来,听得崇祯是眼冒精光。
果然,朕所一手提拔的人才,是一个能武又能文的奇才!
如此计谋,如此对于人性的考量,简直就像是为京营这帮勋贵量身定制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