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慈悲

带我去远方 坐望敬亭 4134 字 1个月前

太子道,胜记酒家。

晚上九点多的饭店依旧人声鼎沸,客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陶玉书从饭店里走出来,眼神瞟过街上各色的霓虹招牌,落在一辆正停在饭店门口的平治,拉开车门上了车。

“姐,你没事吧?”陶玉墨关切的问。

“没事。就喝了两杯酒,今天高兴,人家来敬酒总不能不喝。”

陶玉书说话的时候视线放在车窗外的街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惬意,这种感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体会到了。

“这回你可以睡个好觉了!”陶玉墨开着车,突然说了一句。

陶玉书脸上露出笑容,“现在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只是过了生存这一关而已。”

今天晚上陶玉书请公司的员工们吃饭,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就在今天下午,陶玉书刚刚和邵氏签下合约。

林氏影业拿下了邵氏的10家戏院!

从今以后,林氏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院线。

对于一家电影公司而言,院线不是必须的。但对林氏来说,院线却是必须的。

湾岛对于内地来说不过是撮尔小岛,但对林氏来说却是个庞然大物,面对它的封杀,林氏必须要集中全部精力应对。

10家戏院不算多,在规模上只能排在香江第六。

但如果加上同为Z派的双南线的话,林氏能够调动的院线资源就非常可观了,几乎不输嘉禾的嘉乐和新艺城的金公主。

有了这些院线资源,林氏在香江的基本盘就稳了,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港九自由总会如果死命的要搞林氏,他们的麻烦肯定还是少不了。

回到家中,林朝阳问起了今天请客的情况,陶玉书心情愉快的说起来。

林氏有了自己的院线,陶玉书这个当老板的高兴,手下人同样很高兴。

这年头像陶玉书这样大方的老板可不好找了,他们当然希望林氏能够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下去。

院线现在几乎成了香江大电影公司的标配,嘉禾和嘉乐、新艺城和金公主、德宝/宝禾和德宝……

有了院线不仅可以摆脱湾岛方面封杀的负面影响,更证明了林氏影业的发展前景,证明了他们这些人没有跟错老板。

“多亏了《秋天的童话》和《富贵逼人》接连取得成功,要不然邵氏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我们的。”陶玉书语气庆幸的说道。

她早就意识到掌握院线的重要性,可之前林氏的资金规模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搞院线。

港九自由总会的封杀令传出后,陶玉书意识到是否能掌握属于林氏自己的院线,已经关乎到了林氏的生死存亡,迫在眉睫。

但她还是没有妄动,而是等《秋天的童话》和《富贵逼人》连续两部片子大卖后,才找上了邵氏。

她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她在封杀令刚出的时候就病急乱投医的找上邵氏,就算可以拿下邵氏的院线,恐怕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现在尽管是有一些溢价,但最起码还在合理范围内。

最关键的是,她还把瘦死的邵氏绑在了林氏的战车上。

在陶玉书的眼中,邵氏甚至不需要做什么,他们只要安安静静的当个吉祥物就够了。

她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深刻践行伟人的那句话: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林朝阳问。

陶玉书沉吟着说道:“有了院线之后,稳扎稳打吧。今年公司的制片量要超过10部,明年可能会更多,要做的事太多了。

我听阿杜说,新艺城的内斗越来越厉害了,我们可以多挖点他们的人。”

林朝阳忍不住笑了出来,陶玉书这是挖墙脚挖上瘾了。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林氏跟新艺城的关系已经基本破裂,对方还欠着他们《英雄本色》几百万的海外分成一直没给呢。

趁着新艺城内斗不止,该挖就得挖。

“我还听说……”

陶玉书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金公主可能要分家。”

金公主名义上的大老板是雷家的雷觉坤,但其母公司是九龙建业集团,股东班底来自于九龙巴士公司的股东及其后人,包括了郭、伍、余、雷四大家族。

雷觉坤在1980年以旗下的几家丽声、乐声凯声、华声戏院为基础,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联合十多家戏院,成立了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之后为了院线更好的发展,他开始涉足电影制作领域,扶持起了新艺城,从那以后金公主一路发展顺遂。

形成了制片、发行、院线的产业链整合,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金公主的股东冯秉仲和陈荣美渐渐不满足于当个只能分红的小股东。

最近湾岛JY,他们眼见电影市场内潜藏的海外资金逐渐丰沛起来,便有了独立门户的心思。

“冯秉仲和陈荣美之前在偷偷的接触方小姐,就是想要拿下邵氏的院线资源。

他们自己掌握了10家戏院,如果再拿到邵氏的院线,就是20家,立刻跻身香江第四大院线。

而且我猜他们的野心肯定不只是院线,而是借着院线染指电影制作和发行,复制金公主的道路。”

林朝阳听着她的分析微微颔首。

“财帛动人心。电影虽然不是门大生意,但如果做到金公主和新艺城这种市场规模,本埠加外埠一年至少五个亿的营收,相当于一家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体量了。

哪怕是豪门,动心也很正常,如果他们真的独立出来,不管是金公主还是新艺城,恐怕都要大伤元气啊!”

林朝阳的语气意味深长,其实他非常清楚,金公主的分家就是新艺城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陶玉书高兴道:“是啊,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我想接触一下他们两个人。”

林朝阳打趣道:“邵氏的院线被我们截胡了,你不怕被他们记恨上?还主动找他们?”

陶玉书说:“邵氏变成林氏,我们也可以合作嘛。”

“人家可不见得愿意跟林氏合作。”

“他们怕跟我们合作,无非是顾忌湾岛方面的封杀,不用林氏的名字不就行了嘛!”

陶玉书之前就让陶玉墨注册了几个皮包公司,包括和邵氏合资的电影公司,从表面上看也跟林氏没有任何关系。

林朝阳竖起大拇指,学起了汤师爷,“高!实在是高!玉书同志算无遗策!”

陶玉书嘴角含笑,眼神娇媚的白了他一眼。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终于将手上的小说写完了,第一时间联系了明报出版社的董桥和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

李士非人在广州,林朝阳的书稿他历来都是要人肉取稿的,他得先从广州到深圳,再过关到香江,需要林朝阳等两天。

董桥在得知林朝阳写完了新书后,连约见面都没约,而是第一时间就跑到了他家里来。

能让他这么积极,当然是因为小说的销量好的离谱。

这几年时间里,明报出版社陆续引进了林朝阳的《梵高之死》《棋圣》《闯关东》《楚门的世界》《寄生虫》等几部小说。

即便是其中销量最低的《棋圣》出版到现在也有7万多册销量了,剩下的几部作品销量都冲破了10万册大关。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几部作品并没有像一般的作品那样逐渐变得无人问津,长尾效应出乎意料的好。

就拿《梵高之死》来举例来好了,出版当年销量不到2万册,现在总销量却已经突破了12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