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全美华人金融协会

我的1999 东人 3126 字 13天前

汽车抵达了安盛中心后,徐良走下车,特地打量了一下面前这栋54层的大厦。

前世2019年这栋大厦被直升飞机给撞了,现场浓烟滚滚,把老美吓得不轻,还以为又是一起911事件。

连纽约州长自己都承认:只要你是纽约人,就会多少有一些9·11事件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听有飞机撞大楼,脑海中立马浮现当年的景象。

全美华人金融协会今天即将举办的第十三届年会还是比较隆重的,徐良注意到签到台那里已经围满了人。

全是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大部分都是黄皮肤,也有少量白人面孔。

他这次来也没通知别人,所以没人迎接。

看到几个熟人,徐良迈步走了过去。

“啪!”

段勇平感觉背后有人突然拍了自己一巴掌,立马扭头查看。

“徐总,你怎么来了?”

说完,段勇平便意识到自己问的有些多余了。

汉华如今已是全球金融界的顶尖诸侯,‘H&H投资’这种小机构都受邀参会了,主办方怎么可能会遗漏汉华。

“我过来见见世面的,看看能不能认识点新朋友,募集两只新基金。”

徐良话音刚落,在他身后的林君瑞和楚刚都轻笑了起来。

作为汉华硅谷办公室和纽约办公室的负责人,华人在美国金融界的翘楚,他们也收到了邀请。

随着大老板一起来了。

段勇平笑了笑,明白对方是开玩笑。

以汉华在私募领域的知名度,募集资金根本不需要大老板出面。

只要放出风去,就有无数机构抢着送钱。

“这两位是……?”

“我来介绍。”段勇平半转身,“这位是邓峰,不仅是‘北极光风投基金’的创始人,也是‘NetScreen技术公司’的创始人。

04年的时候,NetScreen被JuniperNetworks以42亿美金并购。”

徐良恍然,看着对方儒雅的气质和长相,脑海中恍然浮现出前世的记忆。

“原来是邓先生,久闻大名。”

“徐先生客气了,在您面前,我这点名气不算什么。”

段勇平身体转了一个角度,把另一边长相酷似老农的中年人让过来。

“这位是朱敏,赛伯乐公司的创始人。”

这位也是大牛。

96年创立网讯公司,两千年上市后,市值很快过了十亿美元。

2003年,网讯被福布斯评为五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IT公司之一。

网讯的技术被IT析家称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的技术,并列入“能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大股票”。

而著名IT顾问公司IDC则称网讯为‘通讯史上的革命’。

就在今年,网讯被Cisco以32亿美金收购。

真正让徐良印象深刻的是对方创立的赛伯乐公司,对方11年总管理资本超过1000亿,最高回报率300倍。

当初他教培公司募资的时候,赛伯乐就是当初洽谈的投资方之一。

所以对其比较了解。

除了了解,还有些羡慕。

对方有个好媳妇。

不仅把他一路送进了浙大和斯坦福,还把两人的儿子培养成了科大少年班,以及斯坦福最小的学生。

父子同校,一时传为美谈!

“朱先生大才,我早就知道。05年的时候,汉华还力邀朱先生加入公司,可惜最后还是没能成功。”

徐良微笑道。

“能被徐先生看重是我的荣幸。”朱敏连忙道。

那时候他已经决定创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当然不会再答应汉华的office。

众人打过招呼后,徐良又介绍林君瑞和楚刚给两人认识。

周围有不少前来参会的华人、白人都认出了徐良,不过看一群人签完到就往里走了,也就没上来混脸熟。

“你们怎么跑来参加这个年会了?”徐良边走边问道。

“跟你一样,过来认识点新朋友,募点资,还等着米下锅呢。”段勇平笑道。

从汉华离开创立自己的投资基金后,这两年已经渐渐在美国华人创投圈打响了名气。

朱敏很健谈,并没有因为初次见面就变得拘束。

“我们其实很早就加入了全美华人金融协会,这家机构是大陆留学生在九十年代创办,最初总部还在斯坦福,影响力只局限于学界,后来协会搬到了纽约,影响力开始渗透向业界……”

听完他的介绍,徐良笑着点了点头。

全美华人金融协会还是有点分量的,是美国最大的华人金融协会,有多达7000名个人会员。

包括世界各大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金融咨询服务公司的华人研究人员和经理,及各主要学术研究机构的华人教授和学生,企业会员及赞助商则包括华夏银行、中金、嘉实基金等等。

在TCFA历任的二十多位轮值主席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回国发展,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单位担任了重要领导职位。

在国内也颇有些影响力,人行的川行长、央行的纲行长都曾出席参加过TCFA在国内的会议。

经济学家吴敬琏自90年代开始就是TCFA财经简报的忠实读者,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也是通过这个协会招募到了许多在海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才。

要概括总结一下的话,大概就是金融领域的交流会,为中美之间金融领域的人才、商业流动搭建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