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在东市被斩首的消息,如同一阵寒风,迅速穿透了武德的每一个角落。
那日的东市,人头攒动,却寂静无声,只闻得刽子手手中利刃挥下的那一刹,空气似乎都为之一震。
黄皓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就此滚落于尘埃,结束了他作威作福的一生。
不久之后,诸葛亮身着一袭素袍,脚踏轻履,再次踏入了皇宫的大门。
他的步伐稳健而沉重,每一步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担。
临时行宫偏殿之中,烛光摇曳,映照着墙上班驳的壁画,显得格外阴森。
殿外,寒风凛冽,吹得殿门吱呀作响,仿佛也在诉说着这宫廷中的变幻莫测。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身着龙袍,金冠玉带,却显得有些憔悴。
诸葛亮一踏入殿门,便感觉到了一股压抑的气氛,但他依旧保持着惯有的从容与镇定。
“臣诸葛亮,参见陛下。”诸葛亮行了一礼,声音沉稳而有力。
他抬起头,目光与刘禅相接,试图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些什么。
然而,刘禅的眼神却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让人难以捉摸。
“丞相平身。”刘禅淡淡地说道,声音中听不出任何情绪。
他挥了挥手,示意诸葛亮起身。
诸葛亮站起身,直了直腰板,然后缓缓开口道:“陛下,贼首黄皓既然已经除掉了,那么,其他人是不是该放了?若是一直关着,恐怕影响巨大。”
刘禅闻言,面色依旧没有丝毫变化,他冷冷地扫视了一眼诸葛亮,心中却暗自盘算着。
那些买官的人里面,巨富豪强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是官宦子弟,有钱有权,自然是有能量的。
他们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买官卖官,背后何尝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靠山和势力?
“黄皓有罪,朕在东市将其斩首,这是卖官之罪。”刘禅的声音突然变得冷冽起来,他紧盯着诸葛亮,仿佛要将其看穿一般。
“那那些买官的人,难道没有罪过吗?”
诸葛亮心中一凛,他知道刘禅这是在拿这件事做文章,试图将矛头引向那些买官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沉稳地回应道:“陛下所言极是,那些买官之人确有罪过。然而,如今正是灭魏的关键时刻,一切都要为灭魏服务。这些人,虽然犯了错,但若是此时将他们一并惩处,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一旦动乱起,军心不稳,民心浮动,对我蜀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臣以为,这些人日后再来处理尚可,否则一旦动乱,恐怕不妙。”
诸葛亮说着,目光坚定地望向刘禅,试图用自己的诚意和决心来打动他
。然而,刘禅却只是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不满。
“军中缺粮,这是不争的事实。”刘禅冷冷地说道:“那些人,若是能够解决军中粮草之事,朕或许会放他们一条生路。否则,哼,他们休想轻易脱身!”
刘禅说着,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此刻的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这天下是谁的天下,那些人应该知道。
况且
军中粮草告急,这是他目前最头疼的问题。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让那些买官的人出点血,为军中解决燃眉之急,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沉。
他知道刘禅这个决定无疑是在为难那些买官的人,也是在为难他。
然而,他更清楚,此刻的刘禅已经下定了决心,任凭他如何劝说也无济于事。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望着刘禅,缓缓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军中缺粮确实是个大问题。然而,那些买官之人虽然有钱有势,但他们也未必愿意轻易拿出钱粮来支援军中。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刘禅闻言,冷笑更甚。
“从长计议?哼,军中粮草不等人!朕给你三天时间,你去和那些买官的人商量商量,看他们愿不愿意为军中出力。若是他们愿意,那朕便既往不咎;若是他们不愿意……哼,那就休怪朕心狠手辣了!”
刘禅说着,猛地站起身,转身离去。
诸葛亮望着刘禅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走出偏殿,诸葛亮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