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但是,经过这一条消息的爆出,这些商人们又如醍醐灌顶般支棱起来了,与先前那惨不忍睹的局面相较而言,如今哪怕仅仅能够换回票面金额的一半,也算得上是一个颇为理想的结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嗅觉灵敏的商人察觉到了其中潜在的巨大商机,纷纷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场银票回购的热潮当中。一时间,银票成为了众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其价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呈现出节节攀升之势。最终,经过市场的反复博弈和调整,银票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定格在了票面金额的四成半上下。。。商贾无利不起早,有利可图,才不管谁上位当皇上,便开始推动大氏族,反公孙烨,暗中支持公孙宇。之前买官的人可就不愿意了,公孙宇上位,不管是什么官到时候都得作废,本来还要闹一闹的。结果一看城外的大军,算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别再给自己扣上个支持叛党,前朝余孽的帽子。到时候有再多的钱,也没啥用了,安安稳稳的坐山观虎斗,等完了事,还是该吃吃,该喝喝,日子也不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和外族人入侵不一样,大不了就是皇上变了,谁做皇帝和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到时候也都是想让天下太平。不过外族人要是当了皇帝可就不一样了,就像强盗进了富户的家,根本也没拿这人家的人当人,本来即没交情,也没血缘,杀伐打骂全看心情,男女就都没了尊严,人家说啥是啥,什么欺男霸女,那都不叫事,即使圈禁起来全杀了,也都是对方一念之间。从整体大局上看,公孙烨到了今天,基本上是翻不了身了。各种攻心计策,层出不穷的被姬震放了出去,把公孙烨的失败砸的死死的……
公孙宇在大营中得意洋洋,他老爹的旧部下大多都是支持他的,孬好一个傻皇帝不会整天琢磨着杀人,也不会故意坑害队友,更不会耍心机给人挖坑。公孙烨那坏种,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回事,当官的一直都人人自危,生怕被他盯上,是既不好说实话,也不敢做实事,生怕出了岔子让他抓了把柄杀鸡儆猴。
公孙宇此次来到京城近郊,可谓是鸿运当头,竟然机缘巧合地寻得了几位当年他御驾亲征之时,曾被其下令率先撤退的画师。于是乎,这位陈国皇帝便故技重施,再度玩起了充当模特的把戏。整天摆出各式各样自以为潇洒倜傥、帅气逼人的姿势,让那些画师们用不同风格的绘画技法记录下来。这群画师也不负公孙宇的期待,留下了上次出征时的大量画稿,让公孙宇开心不已。
就在这一日中午,公孙宇忽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待他拆开一看,不禁喜笑颜开,真可谓是“想吃冰棍下雹子——正合心意”啊!原来此密信乃是兵部尚书宋玄派人送来的,信中的大致意思是说,禁军如今已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要公孙宇他们能从德胜门找准时机攻入城中,并以响箭作为信号,那么大事可成矣。
一旁的姬震闻听此事,先是微微眯起双眸,略作思索之后,旋即为公孙宇献上一计:不妨先派遣自己手下的心腹小队潜入城内进行一番探查,以防万一落入敌人设下的陷阱而被包饺子。毕竟此时此刻,整座皇城的禁军皆已收缩进城内布防,那坚固程度简直堪比坚不可摧的王八壳一般。双方已然对峙多日,但却始终未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攻破这座城池。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便是,无论是公孙宇一方还是守城的禁军,彼此都不愿轻易开战。因为一旦都城要靠武力攻陷,战后要对其进行修复所需花费的银两必定是个天文数字。届时,不仅银票的问题难以妥善处理,而且还必然会导致债台高筑,这几乎已成定局。关键是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打仗没消停过,这两年的粮食必定大减产,今年的征收粮价已经比去年高了七成,可还是征不到多少,公孙宇一方也考虑到自己上位后的困难,尽量减少损失。
三日后,陈国都城公孙烨派来了一名特使,来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兵部的宋玄。来了大营中,见了公孙宇就下了跪拜大礼,而且口称陛下,让公孙宇甚是享受,有模有样的喊着爱卿如何如何……
宋玄此番前来乃是代表公孙烨讲和的。近几日,城中的大臣们已然闹得天翻地覆,他们暗地里相互勾结、拉帮结派,那模样简直就是摆明了想要谋反。然而,公孙烨对此却佯装视而不见。
其实,公孙烨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清楚如今局势已定,自己早已大势已去。倘若此刻心生杀意,妄图以武力镇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遭到众人的围攻,届时自己的下场将会凄惨无比。所以,这两日他一直在紧急召集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这几位大臣可都不是愚笨之人,本想称病或以各种缘由推脱,但一想这差不多要打最后的决胜牌了,便商量下,一同去了皇宫。到了这个官职,他们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先摸准公孙烨的心思才行。毕竟,若是公孙烨一意孤行,执意要战到底,那么谁敢轻言投降,恐怕立刻就得性命不保。
好在公孙烨此时态度也逐渐软化下来,他也知道即便自己再苦苦坚守一段时日,也难以扭转乾坤,改变当前不利局面。因此,他隐晦地向众人释放出想要投降的意向。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好办多了。既然主公已有此意,几位大臣纷纷绞尽脑汁,各抒己见,积极出谋划策。大家围绕着如何确保公孙烨的人身安全、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才能让所有人都能全身而退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接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