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说,虽然半导体元件的生产还可以,因为可以与其他雷达共享,有一定的库存,但是t/r组件的封装需要使用高硅铝合金,目前只能靠人工加工,这限制了产量和质量。
“要制造你提到的那种四面阵天线结构,至少需要5000个组件,大概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再加上总装和调试,整个过程可能需要8到10个月。”
听到这里,许宁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尽管时间比预期的长,但他知道,在1997年的条件下,电科集团能够自主开发出这样的技术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直到2006年华夏才有了第一架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空警200预警机,而歼16战斗机则要等到2016年才开始批量装备同样的雷达系统。
王学意似乎看出了许宁的忧虑,作为前辈,他安慰道:“预警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项目,小许同志,别太着急。”
许宁深吸一口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让预警机项目搭上9910工程的顺风车……”
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项目的推进,还能借阅兵的机会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
对于成熟的装备,这个项目的关键在于确保供应;而对于正在发展的新型号来说,加入此项目意味着它们将获得加速发展的机会。
过去,许多重要的型号因为加入了这个项目而受益匪浅。
王学意看着手中的公文包,心中满是忧虑。
现在已经是1997年3月,距离9910工程的验收只有30个月的时间了,而他负责的飞机项目甚至连正式的图纸都还没有完成。
根据他的经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到首飞,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即使走特事特办的程序,也至少需要四五个月来完成审批,这意味着真正留给研发的时间仅有两年左右。
“如果雷达系统的开发能够跟上进度,那么载机平台的研发和改造应该不成问题。”
许宁说道,显然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阅兵对军事爱好者来说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其中亮相时,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在前世,由于资源有限,华夏空军在9910工程中最大的成就只是为苏27战斗机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使这些飞机可以离开遂溪机场,在其他基地运作。
这次,许宁决心不再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