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梨也不知道自己在跟谁置气,猛然转身就走了。
黎母喊了两声,见她不回头,只得叹着气回家。
黎父正在院里抱孙子,见只有老伴一个人回家,立即脸色一沉,“黎梨呢?”
“你管呢!父女两都什么臭脾气。”黎母把菜放到井边,从灶房里找了个木盆洗菜,忍不住对丈夫生了几分怨气,“年头年尾不给个好脸色,你再嫌那也是我肚子里钻出来的,襁褓里养大,才十多个年头,马上就是别家的人了,你成天做样给谁看!”
“我做什么样?这么大个人了,成天向外跑,还不是你这个当娘的惯坏了。”
黎母面色不渝,“那你把我们娘俩都打死,再讨个好的进屋,省得吃你的饱气。”
父女两小时候的关系并没有这么不对付,只随着儿子娶妻,家里多了孙子孙女,黎父的心思不免放在了小的身上。
黎大嫂又是个心眼小的,爱占别人便宜,在家当姑娘的时候,没受过疼,嫁到婆家,见黎梨一个赔钱货成日里不是买新衣服新鞋,就是首饰头绳,公婆丈夫也不说,她心里就窝火。
丈夫是独子,家里的钱日后可都是她们两口子的,凭什么给一个“外人”用,心里有怨,嘴上就没把门,总说黎母瞎了眼,偏心小丫头片子,将来闺女嫁出去了,全便宜别家了。
黎梨心眼比她更小,就说大嫂这瓢泼出来的水,怎么年年倒贴娘家。
她大嫂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又说小姑子是个“金贵货色”,普通人家养不起,还暗讽她在家里白吃白住。
黎母也管不住儿媳,她是给黎家添了男丁的,别说是黎大哥,就是黎父也是站在儿媳那一边。
她只能拉着闺女劝,让她气性小一些。
黎梨能听懂道理,黎母是当婆婆的,又只有一个儿子,将来养老送终都要靠大哥大嫂,可不就夹在中间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