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新的“三纲五常”

不然想想清朝的文字狱送走了多少读书识字之人,清朝时期很多蠢蠢欲动的心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董仲舒最早提出的“三纲”,其实是为人君,为人夫,为人父,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良好的纲纪。)

董仲舒在心里疯狂的点头,没错,没错,我最初就是这个心思,谁知道后世的儒家弟子这么能搞事情,把我本来的意思搞得面目全非。

宋朝朱熹,松了口气,庆幸这次没提到自己,和董仲舒一样,朱熹也是替后世的儒家弟子背了不少的黑锅。

在儒家,哪怕后来改了,都会被误解为最初人就是这么说的,最初只和最终改变关联,中间删改过程至少在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故而总是被忽略。

就连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言,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弟子删改之后,不还是被误认为是孔夫子原本的意思吗?

更何况是这种本来就像是被封建王朝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量身打造出来的这些呢。

要是一问后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甚至只会告诉你,孔子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圣人孔子都这么说了,自己身为儒家弟子又怎能冒犯圣人呢。

(儒家最初的孔孟之道,其实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

儒家弟子面色有些尴尬,天幕要夸就好好夸嘛,怎么还加一个最初。

也就孔夫子在世之时的儒家没什么意见,至于之后的儒家弟子,很多则是思索着变化之处。

秦朝,百家也是趁机拉踩一番,法家的李斯,墨家的弟子等,谁还没点脾气,谁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学说遥遥领先。

儒家弟子听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多爽,其他诸子百家就有多么的不爽。

眼珠一转,只觉得新的三纲五常确实是比原来的更让人能接受了,不如帮忙宣传一下。

至于之后的皇帝如何看待儒家弟子,是否还要重用这样的儒家弟子,那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