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氏搬来银钱匣子打开,串成一吊一吊的铜钱看着不少。
张老头自顾自地说道:“正好趁现在,咱们提前盘盘账,前些年,我和你娘一共攒下了十八两,今年有知了出主意,一共攒下了二十六两,也不算少了。”
他瞥了一眼三个儿子一眼,问:“读书这事,你们怎么看?”
张信粮又没有儿子,没心没肺地道:“我听爹和大哥的。”
张信山是长子,他思虑的更多一些。
响水村就有学堂,上学自然是方便的。
王氏一族在响水村盘踞多年,听闻以前是琅琊王氏的一支,族学里的先生学问肯定不差,也允许外族人来读书,一年束修三两,倒也不算贵。
但是,读书不止束修,书本和笔墨纸砚占大头,而且逢年过节走礼哪一样不花钱?
家里还要留一些余钱,万一谁有个头疼脑热,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再一个,爹娘这么大年纪,万一哪天突然去了,是不是还要留足棺材本?
他们家底太薄,供不起两个读书人。
张信山咬咬牙,道:“让二娃去读书,等他学会了教大娃就行。”
“不行。”张信水立马反对,“大娃是长子长孙,咱们一家以后还要靠他,该让他去上学。”
“爷爷,我插一句嘴。”张知见大爹和爹爹争论不休,她实在忍不住了,“大哥二哥一起去呗,书只买一套两人一起看,毛笔我们可以自己做,虽然不会很好用,但是不花钱,墨水可以先用泥水代替,写在木板上,等写的好了,再买一些便宜的纸,这样花费不会很大的。”
张信山和张信水眼前一亮,激动地看了一眼张知,又眼巴巴的看向张老头。
张老头长呼出一口气,点头道:“行,两个都去,你们最近打听打听,去上学都要准备什么。”
他慈爱的摸了摸两个孙子的头,教育道:“你们既然想读书,那就好好读,多学些本事。还有,你们能读书,多亏了知了,以后一定要对妹妹好,知道吗?不然我要抽你们。”
得了两兄弟的保证后,张老头满意的点了点头。
————
过了小年,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杀鸡宰鸭打年糕。